昨日最后因为有孟姜在,玩的太疯了,最后孩子们的功课也没完成。
等到第二天,天光微亮,何健旺刚用完秋娘准备的早膳,一名立政殿的宫女便前来传信,言道几位小公主今日需先完成太傅和女官布置的课业,需晚些时候才能过来玩耍。
何健旺闻言只好点头,表示知晓。
如今兕子身体虽已大好,且有三字经,但其他学业亦不可荒废,最近确实有些玩的太疯了,皇后如此安排也是正理。
“既然小家伙们晚点才来,孟姜也不可能天天过来。”
他摸了摸下巴,心思活络起来,
“正好,趁这个空档,去明朝跑一趟。上次欠朱老四的那批火器人情,总得先给人家还上,免得那老小子心里一直惦记,觉得我占他便宜。”
想到此处,他不再犹豫。
心念沟通戒指,定位坐标——永乐年间,大明京师,谨身殿附近。
嗡!
空间微澜掠过,何健旺的身影自清晖阁内悄然消失。
大明,谨身殿偏殿。
朱棣正伏在案前,眉头微锁,思考着北伐和伐倭之后繁杂的政务,尤其是一下子大量的金银和劳役涌入大明,他需要仔细考量。
突然,他似有所感,猛地抬起头。
只见殿中空旷处,空间开始波动,一道熟悉的身影由虚转实,悄然凝立——正是去而复返的何健旺!
朱棣先是一惊,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之色。
他立刻放下朱笔,霍然起身,绕过御案,要躬身行礼:“仙师驾临,俺...”
何健旺袖袍随意一拂,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仙力便托住了朱棣。
“行了,咱们之间就不用来这套了。”何健旺摆摆手,语气熟稔,“上次找你借火器打吐蕃,承你慷慨,没让我空手而回。这人情,我记着呢。”
朱棣被仙力托住,顺势直起身,脸上堆起真诚的笑容:“仙师这是说的哪里话!区区火器,能与仙师结缘,乃是大明之幸,俺之福气,何来‘人情’一说?仙师太过见外了!”
他这话说得漂亮,心里的小算盘却打得噼啪响:欠着的人情才珍贵!一旦还清了,这位来历莫测、神通广大的仙师,万一觉得两不相欠,以后不来大明了怎么办?
那红薯和土豆的目前可还没消息呢!还有那“常来串门”的承诺,岂不是要落空?
何健旺如今岂能看不出他那点心思?
他嗤笑一声,直接点破:
“得了吧,朱老四,跟我这儿还耍心眼?放心,人情归人情,交情归交情。我何健旺行事,讲究个恩怨分明。说了会常来大明串门,就一定会来。我那几百号老兄弟还在你这儿扎根呢,我能不回来看看?”
他随即环视了一下这熟悉的宫殿,语气带着几分随意:“再说了,你们老朱家这儿,也挺有意思的。”
可他心里却想着,等以后怎么把他的孝子贤孙的事情告诉他,看他面红耳赤的表情。
朱棣听到何健旺亲口承诺“常来”,又提及他那帮安置在京卫里的老部下,心中一块大石这才落地,脸上的笑容也自然了许多:“仙师重信守诺,光风霁月,是俺小人之心了。”
他搓了搓手,试探着问:“那不知仙师此次前来,是...”
何健旺看着朱棣那欲言又止、眼含期待又强自按捺的模样,心中了然。
这位永乐大帝,雄才大略,一生功业赫赫,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个结,一个关于其皇位来源、关于那个人的心结。
“朱棣,”何健旺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我知你心病何在。九五至尊,富有四海,然终有一事,如鲠在喉,夜半梦回,亦难真正安宁。”
朱棣身躯猛地一震,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变得极其复杂,有震惊,有惶恐,还有一丝被说中心事的狼狈。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喉咙干涩,发不出声音。
何健旺向前一步,逼近朱棣,直视着他的眼睛,开口道:
“你欲效仿唐太宗,做个千古明君,证明自己胜过那个被你们父子推翻的‘伪元’,证明你比建文更适合这座江山。但你内心深处,始终想知道,若那个人还在,会如何看你?会否承认你这永乐盛世?是否...原谅你曾经的‘靖难’?”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朱棣的心坎上。
他的脸色微微发白,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这是他为帝以来,从未有人敢触及,甚至他自己都不敢深想的禁区!
何健旺看着他剧烈波动的情绪,轻轻叹了口气,抛出了那个足以让朱棣心神失守的提议:
“既然如此,我带你去见见你爹,见见大明太祖高皇帝,可好?”
“轰!”
朱棣只觉得脑海中有惊雷炸响!
整个人猛地后退半步,难以置信地瞪着何健旺,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
“仙...仙师...您...您说什么?!见...见父皇?!这...这如何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