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将尽,年味渐消。
长孙皇后终于从繁忙的宫廷事务和年节应酬中腾出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几个在清晖阁玩得快要“乐不思蜀”、功课落下不少的小公主们“逮”了回去,勒令她们收心,好好跟着女官和太傅完成拖欠的学业。
清晖阁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何健旺虽然乐得清闲,但突然少了那几个闹腾的小身影,反而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他正琢磨着是去找李泰“考察民情”,还是窝在暖阁里研究点新玩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却将他卷入了大唐的政治漩涡中心。
这一日,大明宫内正在举行常朝。来自高原的吐蕃使者,在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礼仪后,终于得以觐见天可汗李世民。
使者先是代表吐蕃赞普表达了和平通好的意愿,献上了丰厚的贡礼。
然而,话锋一转,如历史上那般,提出了“请尚公主”的请求。
李世民端坐御座之上,面色平静。
对于吐蕃求亲,他早有心理准备,也早已打定主意拒绝。
大唐如今国力鼎盛,无需依靠和亲来维系边境安宁,更何况他李世民也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远嫁苦寒之地。
他正准备依照预想的说辞,以“公主年幼”、“不忍远离”等理由婉拒时,那吐蕃使者却似乎生怕被拒绝,又或许是听了什么不靠谱的消息,急于表现他们赞普的“诚意”和“挑剔”,竟抢着补充道:
“尊贵的天可汗陛下,我家赞普乃雪域高原之主,天神之子,身份尊贵无比。寻常宗室女恐难匹配。听闻陛下嫡长公主长乐殿下,贤淑美丽,身份最是尊贵...”
他顿了一下,似乎也知道长乐已嫁人。
“然长乐公主已适人。又闻陛下幼女城阳公主,天真可爱,然年岁尚幼...”
朝堂之上,群臣们听着,都觉得这吐蕃使者还算有点分寸,知道哪些能提哪些不能提。
谁知,那使者话锋猛地一转,声音都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莫名的“自信”:
“但我家赞普亦听闻,陛下宫中有一位韦贵妃所出的临川公主殿下,不仅容色照人,更兼才华横溢,声名远播!”
“如此才貌双全的公主,方堪堪配得上我吐蕃赞誉普!望天可汗陛下成全此良缘,永固两国邦交!”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大臣,包括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程咬金等重臣,全都愣住了,脸上露出了极其古怪和震惊的表情。
临川公主李孟姜?
这吐蕃蛮子...是怎么敢开这个口的?!
或许在吐蕃使者看来,临川公主非嫡出,母亲虽是贵妃但并非皇后,求娶的难度应该比嫡公主小得多,而且听说确实美貌有才,又刚刚或了封号,还得了700户实封,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但他根本不知道,或者说完全忽略了长安城里最近几个月悄然流传的、关于这位临川公主和那位深居简出却能量巨大的“仙师”之间的微妙传闻!
仙师看上的姑娘...你吐蕃赞普也敢抢?!是嫌高原上的风雪不够大,想尝尝仙家天火的滋味吗?!
就连御座上的李世民,脸上的肌肉都控制不住地抽搐了一下,表情变得十分精彩。他先是愕然,随即是荒谬,最后差点没气笑出来。
这些吐蕃人,消息也太闭塞了吧?还是说他们觉得,只要不是嫡公主,就可以随便开口?
他下意识地甚至有点同情那个远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了...这手下派出来的都是什么蠢材?求亲都不先打听清楚情况?还是说目中无人?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努力维持着威严的表情,但语气里的那丝古怪还是掩饰不住:
“吐蕃赞普的心意,朕已知晓。然,临川公主...亦朕之爱女,朕亦不忍其远嫁。和亲之事,不必再提。两国若欲修好,当以诚相待,岂在区区一女子?”
他的拒绝比历史上更加干脆利落,甚至懒得找太多委婉的借口,事关仙师,可马虎不得。
那吐蕃使者似乎没想到会被拒绝得如此彻底,愣了一下,还想再争取几句:“天可汗陛下...”
“不必多言!”李世民直接打断了他,语气已然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就此作罢!使者若再无他事,便可退下了!”
吐蕃使者被李世民突然变得冷硬的语气慑住,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强求,只得悻悻然行礼退下。
朝会继续,但所有人的心思,显然都已经不在接下来的政务上了。
所有人的脑海里都在回荡着同一个念头:这吐蕃...怕不是要倒大霉了?仙师要是知道了...会是什么反应?
而清晖阁内,何健旺正拿着根树枝,在院子里比划着,琢磨着等开春化了冻,就在这里用矮树丛和竹篱笆修一个大型的迷宫,到时候让兕子她们在里面玩捉迷藏,肯定比在儿童乐园那个小阁楼里疯跑更有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