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来到永乐七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朝鲜半岛,大雪封路,万物凋零。
可在何健旺控制的庆尚道,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暖意”。
虽然占领者的身份是“倭寇”和“建文逆党”,但相对轻的赋税和能保证的基本口粮,对于在严寒和饥饿中挣扎的百姓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流民从全罗道、忠清道,甚至更远的江原道、京畿道边缘地区,拖家带口,冒着风雪,艰难地向庆尚道涌来。他们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愿望:活下去,吃一口饱饭。
面对这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投奔者,何健旺心情复杂。
他本意只是搞事,并非真的想当什么“仁主”,但看着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普通人,他终究硬不起心肠将他们拒之门外。
“开仓放粮!设置粥棚!妈的,老子劫掠来的粮食,不是用来养闲人的,但也不能看着人饿死!”他骂骂咧咧地下令,但还是安排了人手去接收和安置流民,至少保证他们不被冻死饿死。
好在之前几个月,他凭借仙术四处“劫富济贫”,戒指里和各大仓库的粮食储备还相当可观,粗略估算,支撑现有的军队和涌来的流民度过这个冬天,甚至撑到明年春天,问题不大。
“但坐吃山空啊!”何健旺看着物资消耗清单,还是有些头疼。
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他搞事的核心目的也不是为了在朝鲜搞建设。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来自北边的确切消息。
“哦?李芳远居然狠心把儿子送过去当人质了?看来朱老四要出兵了?”何健旺看着情报,嘴角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他等待已久的关键时刻,终于要来了!
他立刻召集了王三刀、陈二蛋等所有核心骨干。
“兄弟们,我们演戏演了这么久,终于要到收官阶段了!”何健旺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大明皇帝已经决定发兵入朝了!”
众人闻言,反应各异。有些人面露担忧,毕竟那是大明的正规军;有些人则跃跃欲试,想跟天兵碰一碰。
何健旺摆摆手,压下了众人的议论:“都听好了!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真跟大明开战!我们都是汉家人,肯定不能做这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他环视众人,说出了真正的计划:“我们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只是要把大明拖下水!现在,鱼饵已经撒下,大鱼也终于要咬钩了!”
“等明军一到,我们稍作抵抗,然后——”他做了一个溃败的手势,“一触即溃!装得像一点,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逃!”
“我会带着那个‘建文皇帝’,坐上咱们的船,做出逃往倭国的样子!让所有人都看清楚,我们是‘逃’回倭国老巢了!”
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如此一来,之前我们在福建、浙江冒充倭寇劫掠士绅、现在又勾结‘建文’侵占朝鲜、最后被天兵击溃逃回倭国——这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就形成了!”
“到时候,朱老四就算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怀疑,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对朝鲜这个烂摊子,面对‘建文’逃往倭国的现实,再加上郑和确认的倭国金银矿...你们说,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倭国动手?!”
众人恍然大悟,虽然之前就有所怀疑,但是听到仙师亲口确认,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所有的谋划,最终的落点!不是朝鲜,而是隔海相望的倭国!
“仙师高见!”众人纷纷拜服,心中的疑虑尽去,只剩下对下一步行动的期待。
“好了!”何健旺一拍手,“都去准备吧!把咱们‘战无不胜’的架势再摆足一点,把‘建文皇帝’给我伺候好了,到时候跑路的时候别穿帮!让咱们给朱老四,演好这最后一场大戏!”
就这样,等到来年开春。
一支规模庞大、旌旗招展、军容鼎盛的明朝大军,在征虏大将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跨过江界,进入了朝鲜境内。
明军的到来,给近乎绝望的朝鲜朝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李芳远几乎是喜极而泣,派出官员沿途犒劳,并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援。
明军主力并未过多停留,一路南下,兵锋直指叛军盘踞的庆尚道。
庆州城内,何健旺早已收到了明军南下的确切消息。
他知道,收官的时候到了。
他没有选择据城死守,反而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首先,他派出了一个由几名精通日语的仆从军军官组成的“使者团”,打着白旗,前往正在南下的明军大营,用来拖延时间。
只见那几名“倭人”使者,操着生硬古怪的汉语,夹杂着大量何健旺教的“八嘎”、“哟西”、“死啦死啦滴”等词,态度却异常“嚣张”,呈上了一封所谓的“建文皇帝讨逆檄文”。
檄文内容无非是痛斥燕王朱棣篡逆、残害忠良、倒行逆施等罪状,宣称建文皇帝才是大明正统,如今已在海外(倭国)重整力量,联合倭国义士,此次借道朝鲜乃为光复社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