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价值五百块的合同,像一针强心剂,让濒临崩溃的“磊芳”公司,暂时续上了一口气。
劫后余生的狂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具体、也更残酷的现实。
五百块的月度合同,扣除成本,每个月的净利润,不到一百块。
这点钱,别说让他们东山再起,就连支付下个月三百五的房租,都远远不够。
但对已经跌入谷底的张磊和王芳芳来说,这已经是他们在这座冰冷城市里,能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第二天,天还没亮,张磊就骑着那辆补好了轮胎的破自行车,冲进了黎明前的寒风里。
他要去为他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合同,备货。
他几乎跑遍了全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了几毛钱的差价,和那些最精明的批发商,磨破了嘴皮子。他用一种近乎偏执的、自虐般的标准,亲自挑选着每一根黄瓜,每一块五花肉。
他要让那个给了他新生机会的退伍军人老李知道,他张磊,值得这份信任。
当他满载着两筐最新鲜的食材,满头大汗地赶在中午饭点之前,送到“李记”川菜馆的后厨时,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只是默默地检查了一下货品,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张皱巴巴的、五十块的钞票,递给了他。
“小伙子,东西不错。”这是老李对他说的第一句,带有赞许意味的话,“好好干。”
“您放心!”
张磊接过那张对他而言,重若千斤的一百块钱,心里,涌起了一股比当初签下几百万合同,还要强烈的、滚烫的成就感。
然而,当他回到那间破败的出租屋,将这一百块钱,恭恭敬敬地交到他们“磊芳”公司的“财务总监”王芳芳手里时,两人看着桌上那笔微薄的“营业额”,都陷入了沉默。
靠着这一百块,他们或许能多撑几天。
但然后呢?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王芳芳的病,在张磊那堪称奢侈的鸡汤滋补下,已经好得七七八八。她那张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但那双总是闪烁着理性光芒的眼睛里,却充满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凝重的忧虑。
她看着对面那个,因为连日的奔波而眼窝深陷,却依旧强打着精神的男人,一字一句地,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姐,我没坐着。”张磊苦笑一声,将那张早已被他跑得起了毛边的客户名单,摊在桌上,“这上面的每一个人,我都至少跑了不下五趟。可结果呢?除了老李,根本没人愿意见我。”
“我知道你尽力了。”王芳芳摇了摇头,“但我们的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错了?”
“对,错了。”王芳芳的眼神,变得像手术刀一样锐利,“你之前在县城,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县城是个小池塘,是个熟人社会。你靠着李佳这棵大树,靠着你那套喝酒吃饭、称兄道弟的人情世故,很快就能把网撒开。”
“但这里是哪里?”她指了指窗外那片巨大的、冷漠的钢铁森林,“这里是省城!这里是大海!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你那种所谓的‘兄弟情’!这里只认一个东西——实力!”
“你现在,没公司,没资金,没团队,你就是个一无所有的‘三无产品’!你拿着一张嘴,就想去撬动那些早已被利益捆绑得结结实实的、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你觉得可能吗?”
她的话,像一把刀子,毫不留情地,将张磊最后那点可怜的幻想,都给戳破了。
“那……那你说该怎么办?”张磊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无助。
王芳芳没有直接回答。
她只是从自己那个宝贝的、黑色的双肩包里,拿出了一份她用他们仅剩的钱买来的、昨天的《省城经济晚报》。
她将报纸,摊开,推到了张磊的面前。
在报纸的中缝,有一个不起眼的、豆腐块大小的广告。
广告的标题是:《共创共赢——暨本年度省城餐饮食品供应链行业峰会,即将盛大开幕》。
“这是什么?”张磊皱起了眉头。
“这是我们的‘转机’。”王芳芳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属于顶尖猎手的、灼人的光芒!
“我们现在,就像是想钓鲨鱼,却只有一根鱼竿的渔夫。我们不能再守在岸边,等着鲨鱼自己送上门来。我们必须主动出海!去到鲨鱼最多的地方,把我们的鱼饵,直接甩到它们的嘴边!”
“而这个峰会,”她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那块小小的广告上,“就是鲨鱼聚集的地方!”
“根据上面的介绍,这次峰会,汇集了全省所有排得上号的连锁餐饮集团、星级酒店、大型商超的采购部高管和负责人!这些人,才是真正手握决策权,能一句话决定几百万、几千万合同归属的‘大人物’!”
“我们只要能在会场上,哪怕只搭上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线,给我们三分钟的介绍时间,就比你现在这样,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外面跑一个月,要有用得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