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一个“不完美”的机器人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48|字数:5120字

高速与精准,柔性与稳定,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性,在这个“刚柔耦合”的怪异结构上,被完美地统一了起来。

整个搭建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纯粹的、不带一丝多余动作的工业效率之美。

最终,完成同样一套实验平台的搭建,它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而之前纯柔性的“章鱼”手臂,需要两个多小时。

在场的众人,再次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赵启元看着那个效率惊人的“怪物”,喃喃地向“天穹”发出了提问。

“天穹”的回答,冷静而深刻,充满了纯粹的逻辑。

【美学是人类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偏好,其目的在于社会认同与繁衍。效率,是物理规律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唯一准则。】

【分析如下: 纯柔性结构,在需要大范围、高速度定位的宏观操作中,存在固有的响应延迟和结构不稳定性。纯刚性结构,则在需要进行精细、自适应抓取的微观操作中,缺乏必要的柔顺性和感知能力。】

【结论: 将宏观定位与微观操作的功能进行解耦,分别由最优化的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承担,是一种更符合当前任务需求的、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经计算,在执行‘搭建实验台’这类复合型任务时,‘刚柔耦合V1.0’方案的综合效率,相较于纯柔性的‘章鱼三代机’方案,可提升47.3%。】

这番解释,让徐涛和高翔等人,再一次感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混杂着敬畏的震撼。

他们意识到,“天穹”,已经跨越了一个最关键、也最神圣的门槛。

它不再只是学习和模仿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与设计。

它已经开始,基于对物理规律最底层的、最本质的理解,去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哪怕它的解决方案,完全超出了人类固有的经验、思维定式,甚至是审美!

它已经从一个无比“聪明”的学生,真正蜕变成了一个冰冷、高效、且无与伦伦比的“工程师”和“创造者”。

徐涛深吸一口气,这份“答卷”,现在才算完整。

他将这份由“天穹”AI自主设计的、全新的“刚柔耦合”机器人图纸,连同之前那份关于分形微通道的实验报告,一同打包,加密发送给了远在京州的孟院士。

这一次,邮件的标题,他只多加了几个字:

“孟院士,这是我们的最终答卷。”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328章 一个“不完美”的机器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328章 一个“不完美”的机器人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