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回归本源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33|字数:5510字

丰院士的这番话,让徐涛和高翔都感到心潮澎湃。他们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却没想到,这条路,竟是一位学界泰斗心中,那条“本该如此”的康庄大道。

“丰院士,我们就是想请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徐涛诚恳地说道。

“指导?”丰院士哈哈大笑起来,“不,这不是指导,这是合作!是并肩作战!”

他当即拍板:“我这次来之前,就已经详细了解过‘新地平线’的情况。你们有国家做背书,有雄厚的资金,有全世界最好的计算平台,还有你们这些最顶尖的人才。这样的条件,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我手头上的几个项目,该尽快结项的结项,该暂停的暂停。”丰院士的语气果断而坚决,“我马上就给我那十几个博士生、博士后打电话,让他们收拾东西,全部到江北来!从今天起,我们计算神经学实验室,将全力支持你们这个项目!”

这份魄力,让徐涛和高翔都为之动容。

接下来,会议立刻进入了具体的研究计划讨论阶段。

“第一步,我们必须建立起单个生物神经元的、精确的数学模型。”丰院士在白板上写下了标题。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他看向众人,“对于生物来说,每一个神经元,由于其基因表达和发育环境的微小差异,都可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所以,我们的建模工作,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与具体的实验观测紧密结合。”

“这部分工作,就是我们团队最擅长的。”丰院士继续说道,“我们将从小白鼠的大脑皮层V1区神经元开始。选择它,一是因为这个区域的神经元功能相对明确,主要是处理视觉信息的初级阶段;二是因为我们实验室在小白鼠神经元的电生理记录和形态学重建方面,已经积累了超过十年的数据和经验,研究基础比较扎实,开展起来会顺利一些。”

高翔立刻补充道:“那我们理论组,就可以基于丰院士团队提供的实验数据,尝试用‘霍奇金-赫胥黎模型’作为基础,并引入随机微分方程,来描述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过程中的‘噪声’效应,从而构建一个具有‘非确定性’响应的单神经元数学模型。”

“完全正确!”丰院士赞许地看了高翔一眼。

一个清晰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路线图,就这样在白板上被迅速地勾勒了出来。

生物学家负责提供最真实的“蓝本”,理论物理学家负责构建最精确的“数学描述”,而计算机科学家,则负责将这一切,转化为可以在“神威之心”上运行的、全新的“代码”。

一场旨在为人工智能注入真正“灵魂”的宏大工程,正式开始。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300章 回归本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300章 回归本源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