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在晃动手术刀,我们是在给病人进行‘细胞级’的按摩,帮助他的肌体恢复到最健康的状态。”
“这个过程,”林浩为他的构想,起了一个极具工程美感的名字,“我称之为——‘声学淬火’。”
整个会议室,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林浩这个大胆到近乎离经叛道的构想,给彻底镇住了。
用“噪音”这剂毒药,来治愈“完美”这种疾病。
这个方案,充满了逆向思维的智慧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工程美学。它没有纠结于复杂的理论推演,而是用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直指问题的核心。
良久,李振国教授才缓缓地吐出一口气,他看着林浩,眼神复杂,有震惊,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以毒攻毒……不破不立……小林,你的这个想法,已经超出了常规的科研范畴,进入到哲学的层面了。”
高翔则迅速地将“声学淬火”这个变量,输入到了他的仿真模型中。
十分钟后,结果出来了。
屏幕上,那条原本缓慢下降的性能漂移曲线,在加入了“声学白噪音”的扰动之后,被完美地拉成了一条笔直的水平线。
“理论上……完全可行!”高翔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那就干吧!”
孟院士当场拍板,他的眼中也充满了兴奋的光芒,“理论模拟出来了,我们就要用工程去验证它!马上改造‘零号母机’!”
命令一下,整个团队立刻行动起来。
林浩亲自画出了“超声波激励器阵列”的设计图纸。韩立阳则直接动用了一台空闲的“创世”机器,连夜将这个精密的部件打印了出来。
不到二十四小时,经过改造的“创世零号母机”,就再次准备就绪。
第二次“自我复制”测试,正式开始。
所有人的心情,比第一次时还要紧张。他们即将验证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思想。
打印过程依旧完美。当新的“子代二号”声子透镜被送入检测室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主屏幕上,性能比对数据再次跳出。
【母机标准值:0.001 皮米】
【子代二号实测值:0.001 皮米】
百分之百!完美复现!
那幽灵般的0.03%的漂移,彻底消失了!
“成功了!”
主控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和掌声。
林浩看着屏幕上那个完美的数据,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母机自我复制”的最大技术障碍,被他们用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彻底扫清。通往“新百机”的道路,终于被完全打通了。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