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工程师的“魔法”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18|字数:6148字

这番解释,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都陷入了沉默。

用低温环境来利用材料的“脆性”,而不是想办法去克服它。这种逆向思维,这种化缺点为优点的工程设计,充满了天才般的想象力。

孟院士身后的专家们,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作了深深的思考和敬佩。王总师更是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嘴里喃喃道:“深冷脆化……机械合金化……把教科书里的‘缺陷’当成了‘优势’来用……还能这么做……真是涨见识了啊!”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自己固有知识体系被颠覆的震撼。

“启动冷轧。”林浩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嗡——”

一声沉闷而有力的巨响,大功率液压机瞬间启动并完成了一次冲压。整根银管在极低温的模具中,被瞬间轧制成了直径更细、表面更加致密的线材。

整个过程甚至不到一秒钟。

“好了。”林浩平静地说道。

他关闭液氮循环,等待设备回温。十分钟后,一卷表面还带着白霜的、闪闪发光的银色线缆,被机械臂从轧制机中缓缓取出。

它看起来完美无瑕,并且具有极好的柔韧性。林浩轻易地就将它缠绕在了一个直径五厘米的线轴上,没有出现任何断裂的迹象。

但外观的完美,不代表性能的成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最后的性能测试环节。

这一次,张念和李沐珂的脸上没有丝毫紧张,而是充满了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他们动作娴熟地截取了一段线缆,将其接入四引线测试台,然后缓缓浸入了液氮之中。他们知道,接下来的画面,他们已经见过很多次了。

所有人的呼吸,在这一刻都仿佛停止了。

主屏幕上,代表电阻值的曲线,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缓降低。当温度计的读数穿过“-10.1℃”这个临界点时,奇迹发生了。

那条平滑下降的曲线,仿佛撞上了一堵看不见的悬崖,瞬间垂直坠落,精准地归零!

“测试完成,样品性能完美。” 张念抬起头,用一种平静而专业的语气,向林浩和孟院士汇报了结果,仿佛这只是无数次成功实验中的一次。

这份平静和自信,比任何庆祝的欢呼都更具冲击力。

整个实验室里,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掌声。

孟院士的团队成员们,此刻看向林浩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如果说之前的技术问答,让他们看到了这支团队的“才华”,那么眼前的这一幕,则让他们见证了真正的“魔法”。

这不是图纸上的理论,不是PPT里的方案,而是将一个看似无解的工程死局,用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方式,在他们面前亲手破解的、无可辩驳的事实。

孟院士缓缓地站起身,他亲自走上前,从线轴上拿起那卷依然带着寒气的超导线缆。他用手指感受着它的柔韧和质感,眼神里充满了感慨和激动。

他从业半个世纪,见过的天才不计其数,但像林浩这样,将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最大胆的工程构想和最接地气的动手能力,如此完美地集于一身的年轻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林博士,”孟院士转过身,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我收回我之前的疑虑。你们不是在‘试图’解决问题,你们是在‘定义’解决问题的方式。”

他将手中的线缆郑重地交还给林浩,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我代表‘神威之心’的全体研发人员,正式表态。”

“从现在开始,我们加入你们的计划并服从你们的指挥。‘铸心计划’需要我们做什么,需要我们开放哪些底层权限,需要我们提供哪些核心数据,你们尽管开口。”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孟院士的声音斩钉截铁,“就是和你们一起,亲手铸造出这颗国家最强的算力‘心脏’!”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55章 工程师的“魔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55章 工程师的“魔法”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