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超导芯片的封装。我们需要将‘冰河一号’薄膜,与现有的硅基芯片在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上进行键合。这中间涉及到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巨大差异,一旦处理不好,在降温过程中,芯片就会因为内应力而直接碎裂。这两个,都是世界级的工程难题。”
他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将最困难的部分直接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我需要一支最顶尖的团队来协助我们,”林浩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坐在会议桌最上首的陈默身上,“老师,我们需要国家的支持。我们需要‘神威之心’原始设计团队的全力配合,需要国内最顶尖的低温工程和微电子封装专家的帮助。”
从会议开始,陈默就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说一句话。直到此刻,他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你们的想法,很好。”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下来,“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去升级打造这个工具的工具。这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这件事,不仅关乎‘零度之上’,它本身,就是对‘冰河一号’最好的工程验证。如果连计算机都武装不起来,那它未来的应用前景就是一句空话。”
他拿起桌上的加密电话,直接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另一端传来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
“陈教授。”
“首长。”陈默的语气十分尊敬,“我这里有一个紧急的技术方案,需要向您汇报。关于‘神威之心’的,一次颠覆性的升级方案。”
陈默没有长篇大论,只用了不到五分钟,就将“铸心计划”的核心逻辑和战略意义阐述得清清楚楚。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快速消化这个信息量巨大的计划。
“我需要看到详细的技术文档,”那个声音说道,“另外,‘神威之心’的总设计师,孟院士,他现在就在京州。我会立刻安排他带队飞江北,明天上午到。你们当面沟通,如果技术上可行,国家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这件事,全力支持。”
“谢谢首长。”
电话挂断,陈默看向林浩三人,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孟院士,国内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泰山北斗,也是我的老朋友。明天,你们三个,要拿出最完备的方案,说服他。”
得到国家层面的首肯,整个团队的士气瞬间被点燃。
林浩深吸一口气,继续主持会议:“好,那我们明确一下分工。”
“我和高师兄、徐涛,组成‘铸心计划’攻关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的最终完善,并与孟院士的团队进行对接。”
“张念,李沐珂,”他看向两位年轻的博士生,“你们的任务最关键。我们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冰河一号’材料,包括超导薄膜和‘冰封之脉’线缆。生产上的任何问题,直接向我汇报。”
“是,师兄!”两位新人立刻站起身,声音响亮,脸上写满了兴奋和责任感。
“晓月,”林浩的目光转向苏晓月,眼神变得柔和而信任,“‘铸心计划’涉及到的外部单位和专家非常多,光靠我们几个技术人员去协调,精力肯定不够。所以,整个项目的进度管理、资源调度和对外联络工作,就要交给你来总负责了。你是我们这个庞大工程的‘大管家’。”
苏晓月微笑着点了点头,她早已在笔记本上梳理好了思路:“放心吧。我会立刻成立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详细的里程碑计划。孟院士团队的接待、后续专家的邀请、以及所有物资的采购和审批流程,我会全部跟进,保证你们技术团队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
她的发言条理清晰,瞬间让这个看似狂野的计划,多了一份稳固的保障。有她在,林浩等人就能完全专注于最艰难的技术堡垒。
“韩立阳,秦峰。”林浩的目光转向另外两人。
“在!”
“‘铸心计划’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但公司的另一条生命线也不能停。”林浩说道,“‘百机计划’的涡轮盘生产和交付,是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你们的进度,直接关系到我们海军和空军的换装计划。刚刚海军那边传来消息,对我们的样品非常满意,后续的订单会源源不断地过来。这条战线,就交给你们了。”
韩立阳立刻汇报道:“大师兄放心。第一批次的五十台涡轮盘已经全部完成最终质检,今天下午就会装车发运。海军的魏总工对我们的样品评价极高,称其为航母的‘大心脏’。后续的生产计划,我和秦峰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保证万无一失。”
秦峰也补充道:“空军陆总工那边提出的轻量化设计,我已经完成了拓扑优化,第一件原型件正在‘创世’上打印,预计后天就能进行测试。”
双线并进,两条战线都捷报频传,这让整个团队的信心更加充足。
会议结束,所有人立刻奔赴各自的战场。
林浩、高翔和徐涛三人没有离开会议室,而是直接将这里变成了临时的作战指挥室。林浩凭借着脑海中那张精密的工程蓝图,开始口述方案细节;高翔负责将其转化为严谨的理论计算和性能预测;徐涛则在一旁,将这些数据实时地构建成三维动态模拟视频。
他们要赶在孟院士抵达之前,准备好一份无可辩驳的、足以震撼这位顶级科学家的“见面礼”。
窗外,太阳已经升起,将金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城市。
一个更大、更艰难,也更激动人心的挑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