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个问题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6:08|字数:5782字

陆光达总工程师的行动效率,快得惊人。

仅仅在视频通话结束后的三个小时,一架银白色的、没有任何民航标识的湾流专机,就在江北军用机场的跑道上,稳稳降落。

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多余的客套。

陆总工在几名安保人员的护卫下,直接登上一辆早已等候在停机坪的专车,拉响警笛,一路畅通无阻地,驶向了“科创之光”大楼。

当陆总工,风尘仆仆地,出现在1号总装车间门口时。

林浩和陈默,早已率领着联合攻关团队的所有核心成员,等候在那里。

“陆总工!”

“陆总!”

众人纷纷上前问好。

陆光达的目光,却没有看任何人。他的视线,从踏入车间的那一刻起,就越过了人群死死地,锁定在了车间正中央,那个被柔和的无影灯照亮的、静静地安放在特制支架上的、巨大的暗金色涡轮盘上。

他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

脚步有些踉跄,甚至带着一丝,近乎朝圣般的虔诚。

他走到那件作品前,站定,久久地凝视着。

他伸出那双,画过无数张发动机图纸的、布满了老茧的手想要去触摸,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了,仿佛生怕自己这双粗糙的手,会亵渎了这件完美的艺术品。

最终,他还是轻轻地将手掌贴了上去。

冰冷的、光滑的、带着金属特有致密感的触感,从掌心传来。

那一瞬间,这位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奋斗了一生的老人,眼眶彻底红了。

“……好……好东西啊……”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他,就那样围着那块涡轮盘,一圈一圈地走了很久。

用手,抚摸着它完美的轮毂,感受着它叶片那,充满了气动美感的复杂曲面。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去打扰他。

他们知道,这一刻,是独属于,这位总工程师的,一个人的……圆梦时刻。

许久,陆总工,才缓缓地,直起腰,恢复了平日里,那份属于总指挥官的威严和冷静。

他转过身,看着林浩和陈默,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走,去会议室。”

“把钱院士,雷总工,和你们团队所有核心的人,都叫上。”

“我们,现在,立刻,开一个,内部技术复盘会。”

……

半个小时后,“新地平线”公司,顶层会议室。

气氛,严肃而又专注。

陆光达,坐在主位上。他的面前,摆放着那份,由韩立阳连夜整理出来的、厚厚的、关于第一块样品的所有检测数据报告。

“刚才,在来的路上,我已经,把这份报告,仔仔仔-细地,看完了。”陆总工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所有的性能指标,都完美地,达到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神威之心’的理论预测值。这一点毋庸置疑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我代表‘领航者’专项指挥部,代表国家,向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说着,他站起身向着所有人郑重地鞠了一躬。

在座的陈默、钱院士、雷鸣等人,都连忙站起身回礼。

“但是,”陆总工重新坐下,话锋一转,表情,变得无比严肃,“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代表,整场战争的结束。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喜悦冲昏了头脑。”

“今天这个会,我们就不要谈论成功的部分了。”

“我,只要听问题,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林浩,”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林浩的身上,“你,作为总设计师,你先说。这台‘创世’机器,这份‘完美的答卷’,在你的眼里,还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浩的身上。

林浩,没有丝毫的犹豫。

他站起身走到了屏幕前,调出了一份,他同样,准备了一夜的PPT。

PPT的首页,没有图片,没有图表。

只有,三个,巨大而又醒目的词。

“高耗能。”

“高成本。”

“慢速度。”

“陆总工,各位老师,”林浩开口,声音冷静而又客观,“就像您说的,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喜悦冲昏头脑。在我看来,我们眼下这台‘创世’机器,虽然,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但是,从工程和战略的角度看,它至少还存在着这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就是“高耗能”这个问题。”

“这里的‘耗能’,包含两个层面。”林浩解释道,“第一,是电能。根据我们后台的精确统计,打印这块五十公斤级的涡轮盘,‘创世’机器本身,及其配套的冷却和真空系统,在168个小时内,总计消耗了,30万度工业用电。这个能耗,已经相当于一座小型的炼钢厂。”

“而第二,也是更关键的,是‘算力’的消耗。”

他调出了另一张图,那是“神威之心”的资源占用监控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26章 三个问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26章 三个问题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