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计划,进入第四天。
上午九点,林浩准时出现在“神威之心”的控制室,进行例行总巡查。
大部分的数据流,依旧平稳如初。但在巡查进行到一半时,高翔,突然指着屏幕上的一条曲线,皱起了眉头。
“林浩,你看这里。”
林浩立刻走了过去。
那是一条代表着“声场约束系统”内部能量均匀度的实时监控曲线。在过去的三天里,它一直都像一条被尺子画出来的直线。但就在刚才,这条直线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如同心电图上早搏般的……“毛刺”。
这个“毛刺”,虽然微小到其波动幅度,甚至没有超出万分之一的安全阈值,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异常信号。
“放大这个时间点的数据。”林浩的声音,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徐涛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那个时间点前后一秒钟内,数以亿计的底层数据,全部调了出来。
“找到了。”秦峰指着其中一行代码,“是声场阵列的第7349号换能器单元,它的‘压电响应’,比理论值,延迟了0.01微秒。”
“原因呢?”
“初步判断,是‘热噪声’干扰。”高翔迅速地分析道,“我们连续运行了近一百个小时,虽然有强大的冷却系统,但局部的热量积聚还是不可避免。这个‘热噪声’,干扰了驱动信号的稳定性。”
问题找到了。
解决起来,也并不复杂。徐涛只需要在控制软件里,为这个特定的单元,加入一个微秒级的“延迟补偿”参数,就能立刻,将曲线,重新拉回直线。
但是,林浩和刚刚赶来的钱院士、雷鸣总工,却都没有这么做。
“不行。”钱院士摇了摇头,表情凝重,“今天,是7349号单元。明天,就可能是8215号,后天,可能是1204号。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像‘打地鼠’一样,去手动补偿。我们必须,从算法底层解决这个问题。”
“钱院士说得对。”雷鸣也表示赞同,“这本质上,是一个‘随机涌现’的系统性问题。我们的‘神经’系统,必须具备,自我学习和动态修正的能力。”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
林浩、钱院士、雷鸣,以及高翔和软件组的几位核心成员,就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最高强度的技术攻坚。
最终他们,共同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自适应热补偿算法”。
这套算法,被徐涛迅速地,写入了“神经”系统的底层代码。它可以让“大脑”,实时地监控每一个换能器单元的温度变化,并像一个真正的神经网络一样,进行动态的、预判性的功率微调,从而将整个声场的能量均匀度永远,锁定在,最完美的状态。
中午十二点,当新算法成功上线,并且稳定运行了半个小时之后。
控制室里,所有人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林浩看了一眼时间才发现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他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而苏晓月则从始至终都安静地陪在一旁。她没有打扰他们只是在他们最终解决问题后才默默地,走上前将一杯温水递到了林浩的手中。
……
第五天,上午九点半。
林浩神清气爽地走出了控制室。
新的算法完美地,发挥了作用。昨天出现的那个“毛刺”,再也没有出现过。所有的监控数据都平稳得无懈可击。
他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检查工作。
又拥有了一个,长达十二个小时的假期。
“林总指挥,巡查结束了?”
苏晓月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她正抱着一个平板电脑,靠在走廊的墙边笑吟吟地看着他。
“结束了。”林浩点点头,心情很好,“一切顺利。”
“哦?”苏晓月的眼睛,亮了一下,“也就是说,我们伟大的总指挥官,今天没什么别的重要安排了?”
“嗯,应该没了。”
“那太好了。”苏晓月,收起平板电脑,走上前很自然地,挽住了林浩的胳膊,“走吧,大忙人。”
“去哪?”
“跟我,拍婚纱照去。”
……
半个小时后,位于江北市郊区的,“月光之城”高端婚纱摄影基地。
当林浩看到眼前这座,如同电影制片厂般、拥有数十个不同风格内景影棚的巨大建筑时,才终于相信,苏晓月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首席摄影师,一个留着艺术家般长发的男人,笑着解释道:
“林先生,您好。苏小姐,是我们见过,最特别,也最有规划的新娘了。”
“她在跟我们预约的时候,就直接,定了昨天、今天、明天和后天,这整整四天的档期。”
“她当时就跟我们说,‘我先生,最近在负责一个,时间非常不确定的重要项目。这四天里,只要他有一天能抽出半天空闲,我们就立刻开拍。如果他一直没空那就算了,钱,我照付,就当是支持你们的艺术创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