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曙光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58|字数:4488字

从京州返回江北大学的路上,林浩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陆总工那番激动的话语,和他眼中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像一块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了,自己所做的工作,对于这个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不再是一篇论文,一组数据。

那是,国之重器,能否挺直腰杆的,一块真正的基石。

当他,将陆总工的评价,和那份“最完美的答卷”的故事,通过视频会议,分享给整个团队时。

电话那头,是江北的高翔、徐涛,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B计划”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团队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而就在林浩,刚刚抵达江北大学,踏入先进材料研究所大门的那一刻。

一个更大的、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的惊喜,正在807实验室内,悄然地,等待着。

……

807“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林浩刚一推开门,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镇住了。

整个实验室,灯火通明。

但气氛,却异常的安静,安静得,甚至有些诡异。

钱院士、雷鸣、徐涛、高翔、秦峰……所有留守后方的核心成员,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地,围在那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前。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极度专注、又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极其复杂的表情。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林浩的心,瞬间,提了起来。

没有人回答他。

陈默教授,站在人群的最后,他看到林浩回来,只是对他,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然后,用眼神,示意他,看向电镜的操作屏幕。

林浩,连忙,屏住呼吸,走了过去。

他从人群的缝隙中,挤到前面,将目光,投向了那块高清的显示屏。

屏幕上,显示的,是一颗,刚刚被打印出来的、直径约一毫米的、微小的金属球体。

在高倍率的电子束下,这颗小球的表面,呈现出一种,液态金属在瞬间凝固后,才会拥有的、那种独有的、极其光滑的、没有任何晶界痕迹的……完美形态。

“这是……”林浩的呼吸,都停滞了。

“嘘……”徐涛,对他,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他的声音,因为压抑着巨大的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别说话,看XRD的结果。”

林浩的目光,立刻,转向了旁边的另一块屏幕。

那上面,正显示着,X射线衍射仪,对这颗小球,进行结构分析的、实时数据曲线。

一条代表着衍射强度的绿色谱线,正在屏幕上,从左到右,缓缓地,一寸寸地,向前推进。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那条谱线的移动,提到了嗓子眼。

二十度……

三十度……

四十度……

五十度……

谱线上,一片平滑!

没有任何,代表着晶体结构的、尖锐的衍射峰!

只有一个,在四十度左右的位置,缓缓拱起的、宽缓而又弥散的……“面包峰”!

那是,非晶态合金,独有的、最经典的、无可辩驳的……身份证明!

当谱线,走完最后一个数据点,最终,定格在八十度时。

整个控制室内,依旧,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那条完美的、教科书般的非晶衍射曲线,感觉自己的大脑,都陷入了短暂的空白。

许久,许久。

还是钱院士,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第一个,缓缓地,摘下了自己的老花镜。

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他的眼中,充满了巨大的、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缓缓地,转过头,看着身边的陈默和林浩,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沙哑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们……成功了。”

“我们,真的……用声波,打印出了……非晶。”

“轰——!”

这句,迟来的宣判,像一颗引爆的核弹,瞬间,将整个807实验室,那压抑到极致的寂静,彻底,炸裂!

“啊——!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徐涛,再也无法抑制自己,他猛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把,将身边的雷鸣,这个总是酷酷的天才工程师,紧紧地,熊抱在了一起!

雷鸣,也难得地,没有推开他,他的脸上,同样,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到,有些傻气的笑容!

高翔和秦峰,这两个平日里最沉稳的理论派,此刻,也激动得,像两个孩子一样,用力地,击掌、欢呼!

他们,成功了!

就在林浩,奔赴京州,向陆总工,递交那份“不完美”的B计划答卷的同时。

留守后方的这支“国家队”,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不眠不休的调试与攻关。

终于,成功地,驱动了一个100x100的、由整整一万个换能器组成的阵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00章 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曙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200章 地平线上的第一缕曙光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