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那个“深冷环境固相焊接”的构想,像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整个团队前进的道路。
没有丝毫的耽搁。
第二天清晨,林浩和韩立阳,就带着高翔连夜赶出来的、全新的“深冷焊接”模拟参数报告,再次登上了,飞往锡市的专机。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去冲击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物理极限。
而是,去和锡市的钱教授(锡市实验室负责人)团队,在江北大学后方的钱院士(声学专家,已入驻江北)的远程技术指导下,共同,将一个充满了创造性,也同样充满了未知风险的……全新工程方案,变为现实!
……
锡市,先进压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一场由江北、锡市两地三方(林浩前线团队、锡市钱教授团队、江北钱院士团队)共同参与的、高级别的线上技术协调会,准时召开。
当林浩,将他们那个大胆的“B计划”,以及高翔给出的初步模拟数据,完整地,呈现在锡市的钱教授面前时。这位年过七旬的压力加工领域老专家,听完后,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重重地,一拍桌子。
“干了!”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属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全新挑战时,那种独有的、无所畏惧的光芒,“既然,钱院士,在理论上,都为你们背书了。我们这些,搞工程的,也没问题”
说干就干!
一场跨越了地域,由江北大学后方远程指导,锡市前线现场施工的、争分夺秒的平台改造工程,立刻,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锡市这边,钱教授的团队,在他的亲自指挥下,紧急从兄弟单位,调来了一台闲置的、原本用于空间环境模拟的大型真空绝热腔体。
林浩和韩立阳,则带领着那支“尖刀突击队”,再次发挥了他们最擅长的工程天赋。他们花了两天时间,将实验室里那台大型的线性摩擦焊机,进行了拆解和改造,将其核心的焊接机头和夹具部分,完美地,集成到了那台真空腔体的内部。
江北大学的后方,徐涛和秦峰,也没有闲着。他们根据前线传回来的设备改造图纸,连夜,修改了“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型,为即将到来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实验,提供最精准的数据监控和预警。
整个项目组,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外科手术小组,虽然相隔千里,但通过徐涛搭建的数据云平台,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精准高效。
三天后。
一个足以容纳数吨液氮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深冷固相焊接舱”,终于,在锡市的实验室里,宣告搭建完成!
……
实验,正式开始。
锡市的控制室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林浩、韩立阳、周毅,以及钱教授的弟子们,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那块巨大的、由防弹玻璃构成的观察窗。
而在江北大学801会议室的大屏幕上,也同步,显示着来自前线的、实时的高清视频画面。钱院士和陈默等人,同样在后方,紧盯着实验的每一个进程。
窗内,是一个充满了科幻感的、冰冷的世界。
两块,重达三十公斤的、闪烁着暗金色光芒的LM-X合金锭,已经被牢牢地,固定在了焊接平台上。
“开始灌注液氮。”林浩对着通讯器,下达了指令。
“收到。”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大量的、清澈透明的液氮,开始从管道中,涌入焊接舱内。
“滋啦——”
液氮,在接触到常温的设备和样块时,瞬间,剧烈地沸腾、汽化,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浓郁的白色雾气,瞬间,笼罩了整个腔体。
当整个焊接舱内的温度,稳定在了零下196摄氏度时,腔体内的沸腾,渐渐平息。
液氮,变成了一片平静的、清澈的“湖泊”,将那两块巨大的合金锭,和整个焊接机头,都完全,浸泡在了其中。
“环境温度,已达到目标值。”
“后方注意,数据监控系统,全面开启。”林浩的声音,沉稳而又坚定。
“收到!‘材料大脑’已接管监控权限!一切正常!”屏幕那头,传来徐涛自信的回应。
“好。”林浩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那个,红色的、代表着“启动”的按钮。
“线性摩擦焊程序,启动!”
下一秒,所有人都看到了,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壮观到,近乎诡异的景象!
只见,在那片平静的、清澈的液氮“湖泊”之中。
焊接机头,开始以一种极高的频率,疯狂地,振动、摩擦!
那两块,被冻得硬邦邦的、重达三十公斤的合金锭的接触面,在剧烈无比的固相摩擦下,温度,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急剧飙升!
几乎是在一瞬间,那条狭窄的、只有几毫米宽的焊缝处,就变得,通红!炽热!
冰!与!火!
零下77摄氏度的极寒,与近千摄氏度的酷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