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们的艺术部门,对您投稿时附带的TOC图,印象极为深刻。其艺术构思和科学想象力,堪称顶级。因此,我们希望,正式委托您的团队,以此为基础,设计一张更精美、更具冲击力的封面图。我们的艺术总监,会很快与您联系,讨论具体细节。)
当看到这最后一段话时,林浩心中的狂喜,又多了一份由衷的感激和兴奋。他转过头,看向陈默教授,眼神中,带着请示的意味。
“老师,李静师姐……”
陈默教授笑着点了点头,那眼神仿佛在说:“去吧,这个好消息,理应由你,第一个告诉她。”
得到了导师的许可,林浩才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拿着手机,走到了教研室外安静的走廊上。
他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通。
“喂?林浩?怎么了?这个点打电话,是论文有什么好消息了吗?”电话那头,传来李静师-姐一如既往的、爽朗干练的声音。她早已不是那个需要熬夜画图的学生,语气中,带着一种属于职场人的沉稳。
“师姐,你简直是神算。”林浩笑着说道,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我们的论文,中了,《Science》,直接接收。”
“真的啊?!太棒了!我就知道你们肯定没问题!”电话那头的李静,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那是一种纯粹的、为朋友的成功而喝彩的喜悦,“恭喜你们啊!也恭喜陈老师!你们,这是给咱们江北大学,创造历史了!”
“谢谢师姐。不过……”林浩故意顿了顿,卖了个关子,“还有一个,可能让你更高兴的消息。”
“哦?还有什么?”李静好奇地问道。
“我们的文章,被选为封面文章了。”林浩缓缓说道,“编辑部点名,说我们投稿时用的那张TOC图,设计得太棒了,他们要正式委托我们,以你的设计为基础,来做最终的封面。”
电话那头,瞬间,安静了下来。
林浩能清晰地听到,李静的呼吸声,变得有些急促。
过了好几秒,电话那头,才传来她那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的声音。
“真的假的?林浩,你可别拿我开涮啊。我这心脏,可经不起这么大的刺激。”
“千真万-确,师姐。邮件我都可以转发给你。”林浩笑着说,“所以,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还得麻烦你这位‘幕后英雄’,再次出山了。”
又是一阵沉默。
随后,电话那头,传来了李静那发自内心的、爽朗的大笑声。
“哈哈哈!好!好啊!这事儿,还有什么好说的!”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与有荣焉的自豪和兴奋,“这绝对是我今年,不,是我工作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你放心,把所有的要求和素材都发给我,我就是这周末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一定给你们,交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挂断电话,林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是轻松而又温暖的笑容。
他知道,这个封面,对于早已离开科研圈的李静师姐来说,是一份最特别的、对她曾经才华与付出的最高肯定。
他回到教研室,团队的欢呼,还在继续。
一周后。
江北大学陈默教授团队的论文——《Self-healing Alloys: Material Rebirth via Phonon Focusing》,在《Science》期刊的官方网站上,正式,在线发表。
没有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刻意的宣传。
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场席卷全球材料科学界的……超级风暴!
论文上线的第一个小时,下载量,突破五千次。
十二个小时后,下载量,突破三万次!
二十四小时后,下载量,突破十万次!彻底刷新了《Science》期刊,近年来,在材料物理领域的单日下载记录!
整个国际材料科学界,彻底轰动了!
世界各大顶尖学府的内部论坛,相关的讨论帖,被盖起了上万层楼。
无数的实验室,开始尝试,复现他们的实验。
无数的理论物理学家,开始基于他们的“声子聚焦”模型,进行更深层次的推演。
而陈默和林浩的邮箱,则再次,被如雪片般飞来的邮件,彻底淹没。
这一次,发来邮件的,不再仅仅是祝贺和交流。
更多的是,来自通用、波音、劳斯莱斯、西门子……这些真正的、世界级工业巨头的、最高级别的技术负责人,发来的、充满了诚意和渴望的……合作邀请!
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而开启这个时代的钥匙,正掌握在,这支来自中国的、年轻的团队手中。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