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来自编辑部的邮件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49|字数:7484字

林浩滚动着鼠标,将页面,下拉到了审稿意见的部分。

Reviewer #1:(审稿人一号)

“Comments to the Author: ......”

(致作者的评论: 毫无疑问的突破性工作。逻辑严谨,证据确凿,结论具有革命性。我强烈建议,毫不犹豫地予以发表。)

这,是一个短小精悍,却又分量十足的“PASS”!

“耶!”徐涛忍不住,挥了一下拳头。

Reviewer #2:(审稿人二号)

“Comments to the Author: ......”

(致作者的评论: 作者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困扰非晶合金领域数十年的核心问题。所提出的‘声子聚焦’理论,优雅且自洽,完美地弥合了实验现象与物理本质之间的鸿沟。该论文的发表,必将极大地、推动结构材料科学的发展。我的建议是:接收。)

又是一个“Accept”!

而且,评价,比第一个,还要高!

房间里的气氛,开始变得炽热起来。高翔的脸,因为激动,涨得通红。韩立阳和秦峰,更是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手心里全是汗。

只剩下,最后一个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后一位、也是最神秘的,第三位审稿人的意见上。

Reviewer #3:(审稿人三号)

这位审稿人的评语,比前两位,要长得多,也深刻得多。

而他第一句话的评价就比前两个审稿人都高。

“Comments to the Author: This is not just a paper, this is a textbook for a new field.”

(致作者的评论:这,不仅仅是一篇论文。这,是一个全新领域的……教科书!)

“教科书”!

这是一个学者,能给予另一位同行的、至高无上的、近乎神话般的评价!

林浩感觉自己的喉咙,都有些发干。他强忍着心中的激荡,继续向下念去。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审稿人,没有提出任何需要“修改”或“补充”的问题。

他提出的,是几个充满了前瞻性和启发性的、高屋建瓴的“建议”。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1. The authors have opened a new door......”

(1. 作者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非常有兴趣看到,这种‘声子聚焦’机制,是否能够被扩展到其他的无序体系中。例如,在拓扑材料或高熵陶瓷领域。这可能会,催生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关于非晶态固体能量耗散的理论。)

“2. The AI-driven ‘Digital Twin’ system shown in this work is impressive. ”

(2. 文中所展示的、由AI驱动的‘数字孪生’系统,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们是否考虑过,将其用于‘逆向设计’?即,从零开始,去设计出具有特定自修复性能的、全新的合金成分。那将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

这位审稿人,没有在他们的工作里“找茬”。

他,是在为他们,指引着通往下一个、更伟大高峰的……道路!

这一刻,林浩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那个在波士顿的后台,对着他们,露出慈祥微笑的、满头银发的身影。

安德森教授!

一定是他!

只有他,才拥有如此宏大的视野和如此深刻的洞察力!

当林浩,念完最后一句建议时,他滚动鼠标的手,都有些微微的颤抖。

他将页面,拉到了邮件的最后。

那里,是主编霍尔顿·索普,写下的、最终的、决定性的判决。

“Editors Decision:”(编辑决定:)

“Dear Prof. Chen and Dr. Lin,”

“Based on the unanimously and exceptionally positive remendations from all three reviewers......”

(基于所有三位审稿人,一致的、和极其正面的推荐意见,我非常荣幸地通知您,您的稿件,予以直接接收,无需任何修改。)

“Accepted without revision”!

“无需任何修改”!

这六个字,如同拥有无穷的魔力,在所有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整个806教研室,先是陷入了长达三秒钟寂静。

随即,那压抑了许久的、巨大的喜悦,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彻底,引爆!

“啊——!中了!我们中了!”

徐涛第一个,从椅子上,猛地跳了起来!他一把,将身边的韩立阳,紧紧地抱住!

“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高翔,这位平日里最沉稳的师兄,此刻,也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他的眼睛,瞬间就红了,他紧紧地握着拳头,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

而林浩,则转过身,张开双臂,将身边那个,早已喜极而泣的、最心爱的女孩,紧紧地,紧紧地,拥入了怀中。

“晓月,我们做到了。”他将脸,埋在她的发间,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的幸福感。

“嗯……我们做到了。”苏晓月的肩膀,在轻轻地耸动,滚烫的泪水,浸湿了林浩胸前的衣襟。

这是,对他们所有努力的,最权威的,最终的肯定!

是对他们,从那间小小的地下室开始,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所有艰辛、委屈、坚持和梦想的,最完美的回报!

隔壁,805办公室。

陈默教授,静静地,听着那间被他亲手改造的教研室里,传来的年轻人的欢呼。

他的脸上,那万年不变的、如同冰山般的平静,终于,彻底融化。

他缓缓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嘴角,一抹发自内心的、充满了欣慰和骄傲的笑意,缓缓地,绽放开来。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76章 来自编辑部的邮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76章 来自编辑部的邮件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