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或许简陋,但它承载了我们最纯粹的、对科学的热爱。我们从不以它为耻,恰恰相反……”林浩的声音,在这一刻,响彻全场,“我们为这段经历,感到无比自豪!”
就在博格忍不住想开口,讥讽他只会“卖惨”和“煽情”的时候。
林浩,按下了手中的翻页笔。
这是他早已预设好的、最终的“王炸”!
主屏幕上,那精美的理论模型,瞬间消失。
一段全新的、由徐涛亲自操刀剪辑的、充满了蒙太奇手法的动画短片,开始播放!
短片的开端,正是那间所有人都熟悉的、昏暗的地下室。镜头缓缓地扫过那台老旧的电弧炉,扫过那杂乱的实验台。
突然,镜头仿佛获得了生命,它猛地向上穿透了天花板!
穿过一层又一层的楼板!
最终,冲出了建筑的屋顶,来到了高空!一座充满了现代气息的、崭新的实验大楼,在晨光中,拔地而起,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中!
紧接着,画面切换。镜头以一种极其流畅的第一人称视角,带领着全场数千名观众,“走进”了这栋大楼。
电梯,停在了八楼。
一扇印着“806,先进材料研究所”的玻璃门,被缓缓推开。
一个全新的、窗明几净的、充满了未来感的、堪称世界顶级的实验室,豁然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一排排崭新的、德国进口的通风橱,在无影灯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那台曾经的“功勋元老”甩带机,已经被一台全新的、升级版的、贴着“新地平线”内部标识的“智能甩带机2.0”所取代,它的外壳,被擦拭得锃亮。
高翔和已经成长为团队中坚力量的秦峰,正坐在一排由数十块屏幕组成的、顶级的计算工作站集群前,激烈地讨论着屏幕上那复杂的原子模型。
实验室的另一侧,韩立阳正熟练地操作着一台全新的、价值数百万的场发射扫描电镜……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现代感、科技感和蓬勃的生机。
这哪里还是什么“地下室”里的“小作坊”?
这分明就是一个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财力雄厚的……现代化“军事基地”!
短片的最后,镜头缓缓地,定格在了实验室中央,那块巨大的、写得密密麻麻的白板上。
白板上,没有一行中文,全部是英文和德文。
上面画满了各种复杂的相图、推演公式和结构草图。而最核心的标题,赫然写着:
“All-condition Adaptive Allo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Coupling of Chemical Order and Phonon Focusing”
(全工况自适应合金:一种基于化学有序与声子聚焦耦合的理论框架)
那,正是前几天,林浩与克劳斯,在海报前讨论出的、那个更加疯狂、更加未来的构想!
视频,到此结束。
全场,再次陷入了被巨大信息量和强烈反差所冲击过后,那种震撼的、失语般的寂静。
博格研究员,张着嘴,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块写满了他都感到晦涩的未来构想的白板。他准备好的、所有关于“过去”的质疑,在对方所展示的、如此辉煌的“现在”和如此宏大的“未来”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可笑、幼稚、不值一提。
林浩的声音,在此时,清晰地响起。
他指着屏幕上那间现代化的实验室,和那块写满未来的白板,看着台下脸色已经彻底垮掉的博格,用一种充满了开放与自信的、主人的口吻,一字一顿地说道:
“博格教授。地下室,是我们的过去。而这里,是我们的现在,和我们即将开启的未来。”
“我们,欢迎全世界的同行,包括您,在不久的将来,来我们江北大学的新实验室参观、交流。”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开放、合作、以及永不止步地探索下一个未知,才是推动我们这门伟生的科学,不断前进的……唯一道路。”
这一刻,林浩所展现出的,已经不再仅仅是自信。
那是一种,作为开创者和引领者的、绝对的格局与胸怀!
他要的,从来不是在辩论中驳倒你。
他要的,是在更高的维度上,让你自己,感到渺小!
博格的身体,晃了晃。他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地疼。他想说些什么,却发现,所有的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
最终,他在全场那此起彼伏的、充满了敬佩和震撼的目光中,在哈特曼那几乎要杀人的眼神中,缓缓地、狼狈地,坐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
至此,哈特曼教授精心布置的三位“炮手”,全军覆没。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