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王炸之二:数据的“洪水”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46|字数:8166字

“樱桃树”?

这又是一个让人听不懂的比喻。

但这一次,没人敢再轻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他的下一句话。

林浩转过身,面向控制台。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A厅,如同最终审判的号角。

“徐涛。”

“请启动,‘证据二号:洪流’!”

“轰——”

控制台后,徐涛的眼中,闪过一丝残忍的快意。他仿佛能听到米勒教授那可笑的质疑,在自己敲下回车键的这一秒,被碾成粉末的声音!

巨幕之上,那套精密的“阿基米德”系统设计图,瞬间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巨大的、铺满了整个屏幕的、动态的数据统计图!

这张图,极其复杂,却又极其清晰。

图表的横坐标,是时间,从两年前,一直延伸到今天。

纵坐标,则是每一次实验的样品编号。

而在图表的主体区域,是密密麻麻的、如同星辰般浩瀚的……数据点!

这些数据点,被分成了三种颜色。

刺眼的红色,代表着“彻底失败”——样品在制备或测试过程中,直接脆断或性能不达标。

柔和的黄色,代表着“部分成功”——样品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但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差距。

以及,璀璨的、如同钻石般的绿色,代表着“完美成功”——样品完全达到了“低温增韧”和“自修复”的预期!

在图表的左侧,也就是时间轴的开端,那片区域,几乎被一片绝望的、触目惊心的红色所淹没。只有零星的几个黄色光点,在其中闪烁。

这,是他们研究初期,那段充满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最黑暗的时光。

“正如大家所见,”林浩的声音,在此时响起,如同一个冷静的战场解说员,“在研究的最初阶段,我们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找不到任何规律的失败。我们的成功率,一度,无限趋近于零。”

随着时间轴的推移,图表上的数据点,开始发生变化。

黄色的光点,开始逐渐增多,红色,在缓慢地减少。这代表着,他们开始逐渐摸索到了一些规律。

然后,在时间轴的一个关键节点上——那个他们发现“冷却速率”是核心变量的时刻——图表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绿色的光点,如同雨后春笋般,第一次,开始大规模地涌现!

红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开始在这片区域,激烈地、犬牙交错地,相互交织、搏斗。这代表着,他们进入了最关键的、寻找“黄金工艺窗口”的攻坚阶段。

最后,当时间轴,来到最近的几个月时。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图表的右侧区域,那片代表着“现在”的区域,几乎被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璀璨的绿色,所彻底统治!

红色的失败点,已经完全消失。黄色的不完美点,也变得稀稀拉拉。

在图表的最下方,一行由程序实时计算生成的、不断跳动的最终数据,被用巨大的字体,醒目地标注了出来:

总计实验次数:874次

最终工艺窗口下,实验良品率(Perfectly Successful):98.7%

874次实验!

98.7%的良品率!

这两个数字,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片震撼的、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之前的证据,展示的是他们技术的“高度”。

那么,这份数据,则展示了他们研究的“厚度”!

那874次实验,背后代表着什么?

是日以继夜的熔炼、甩带、测试……

是堆积如山的失败样品……

是整个团队,那令人感到恐怖的实验毅力,和对科学真理,最执着的追求!

前排,米勒教授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片数据的“洪水”,他脸上的精英式微笑,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法掩饰的震惊和苍白。

他引以为傲的、关于“幸存者偏差”的指控,在这片由874次真实实验构筑的、不可动摇的数据长城面前,被撞得粉碎,显得是那么的,不自量力。

然而,这,依旧不是结束!

讲台上,高翔,在此刻,接过了话筒。

“或许,有人会说,98.7%,依旧不是100%。那1.3%的波动,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工艺,依然存在着某种我们无法掌控的、偶然的因素?”

他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再次拉回。

“为了彻底地、从理论上,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团队的AI专家——徐涛博士,专门开发了一套‘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系统。”

高翔的话音刚落,巨幕的另一半,瞬间弹出了一个全新的、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的界面!

界面上,一个与他们“智能甩带机”一模一样的三维模型,正在高速运转。模型的旁边,是数万个不断跳动的、代表着不同工艺参数(如熔体温度、喷射速度、冷却介质流量等)的虚拟组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68章 王炸之二:数据的“洪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68章 王炸之二:数据的“洪水”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