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七月,如同一个巨大的、透明的蒸笼,将整个江北大学,都笼罩在一片挥之不去的、湿热的空气里。
校园里的蝉鸣,声嘶力竭,仿佛要将积攒了一整个夏天的生命力,都在此刻,彻底迸发出来。
而在与外界的暑热喧嚣,仅一墙之隔的、常年保持着恒温二十二度的超算中心机房里,计算组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最枯燥的“垃圾时间”。
自从秦峰那个天才的“嵌套算法”构想,被徐涛,用更恐怖的工程能力,变为现实之后,那个庞大的“力-热耦合”分子动力学模型,便开始了它漫长的、在服务器集群上的“自我修行”。
剩下的,除了偶尔处理一下计算任务中断的BUG,就只有,日复一日的、近乎熬鹰般的——等待。
这种等待,磨人,却也充满了希望。
这天下午,陈默亲自来到了这间充满了服务器轰鸣声的机房。
他没有去打扰,正戴着降噪耳机,聚精会神地,优化着数据后处理脚本的徐涛和秦峰。
他只是,悄无声息地,走到了高翔的身后。
高翔,并没有在看那些复杂的计算数据。他的面前,是一份空白的Word文档,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写着一行大字:
“博士学位论文”
他正对着那个闪烁的光标,眉头紧锁,似乎,在构思着自己这部“煌煌巨着”的开篇。
“遇到麻烦了?”
陈默的声音,从他身后,平静地传来。
高翔的身子,微微一震,回过神来。他连忙站起身:“老师。”
“坐。”陈默拉过一把椅子,在他旁边坐下,目光,落在了那份空白的文档上。
“在想,大论文该怎么写?”
“嗯,”高翔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感觉,手里的东西,太多,也太杂了。从之前那个《Science Advances》的共一,到现在这个‘自修复’的理论模型……我有点不知道,该从哪里,切入了。”
“这是好事。”陈默笑了笑,“说明你,弹药充足。”
他沉吟了片刻,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小高,你今年,已经是博五了吧?”
高翔的心,微微一紧,点了点头。
“是啊,老师,一晃,四年了。”
“四年……”陈默的眼神,有些悠远,像是在回忆什么,“时间,过得真快啊。”
他将目光,重新,落回到高翔的身上,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我跟你的导师,孙鹏飞教授,前两天,通过一次电话。”
高翔的身体,下意识地,坐直了一些。
“孙老师的意思是,”陈默缓缓说道,“你那篇《Science Advances》的共一,加上你之前在他课题组积累的成果,你的毕业条件,早就已经,超额完成了。他让我转告你,让你尽快,开始准备博士大论文的撰写,别的杂事,都不要管了。争取,能赶上今年十一月份的学位授予,实现‘四年半’毕业。”
高翔沉默了。
这个消息,他并不意外。但他心中,却涌起了一股,极其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
是啊,毕业。
这个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所有博士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现在,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知道,以他现在这份,堪称“豪华”的履历,他未来的道路,将会是一片坦途。
无论是,去MIT,找那位对他的工作青眼有加的Kevin Zhang教授,做博士后;还是,去国内任何一所比较普通的高校,谋一个“副教授”的教职,都将是“香饽饽”般的存在。
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光明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
但是……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了不远处,那两个,正并肩作战、亲密无间的“战友”——徐涛和秦峰。
他又想起了,那个,虽然专业领域不同,但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予他无限信任和支持的“师弟”——林浩。
更想起了那个,充满了颠覆性、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伟大的“自修复”课题。
那是一个,足以开创一个全新领域的、真正的创新成果。
而现在,他,却要在“成果”即将被锻造完成的前夜,选择离开吗?
一股强烈的不舍和不甘,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陈默,将他脸上所有的犹豫和挣扎,都尽收眼底。
他没有催促,只是平静地,抛出了那个,他早已准备好的“橄榄枝”。
“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
“有没有兴趣,留下来,做我们团队的——第一个,博士后?”
“我,可以给你,申请学校最高级别的‘青年英才博士后’待遇。所有的薪酬和福利,我保证,不会比你去国内外任何一个顶级课题组差。”
“最重要的是,”陈默看着高翔,眼神中,充满了最诚挚的邀请,“我们这个‘自修复’的课题,才刚刚,撬开一条门缝。门后面的世界,有多大,你比我更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