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捷报频传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35|字数:5180字

从维也纳载誉归来,林浩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身心的双重洗礼。

那场在顶级国际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和多瑙河畔那个温柔的、带着华尔兹节拍的吻,都化作了最强大的精神燃料,让他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昂扬而又笃定的最佳状态。

当他拖着行李箱,再次回到806实验室时,迎接他的,是整个团队英雄般的欢呼。

“卧槽!浩子,你现在可是咱们国际学术圈的‘新红人’了!”徐涛夸张地,给了他一个熊抱,“霍夫曼那个老顽固,亲自下场给你‘站台’的事迹,都快被罗西教授,传遍整个欧洲了!”

“林师兄,牛逼!”韩立阳看着林浩的眼神里,已经充满了近乎“盲目”的崇拜。

秦峰虽然没说话,但也对着他,重重地点了点头,那眼神里,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和认可。

林浩笑着,和大家一一击掌。他知道,维也纳的胜利,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他们这个,在背后,为他提供了所有“弹药”和“底气”的、伟大的团队。

短暂的庆祝之后,整个团队,立刻,又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战斗”之中。

林浩和高翔,将之前因为准备国际会议而暂时搁置的、那两个“千万级”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工作,重新提上了日程。

而韩立阳和秦峰,这两个新兵的“投名状”,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五月的江北大学,正值春夏之交,校园里草长莺飞,一派生机勃勃。

而机械工程学院八楼的806实验室,则像是进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捷报,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第一个捷报,来自韩立阳。

在他和林浩,共同奋战了近两个月后,那份关于“高温合金激光修复”的技术合作项目申请书,终于,完成了最终的定稿。

林浩,作为“总教练”,不仅手把手地,教韩立阳,如何构建一个逻辑清晰、让企业方一目了然的技术方案;更是亲自出马,带着他,去了一趟那个充满了“黑科技”的特种装备研究所。

他们利用那台“秘密武器”试验机,对一块真实的、已经产生了疲劳裂纹的涡轮叶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的激光熔覆修复实验。

当那份,用他们实验室最新款SEM拍摄出的、修复层与基体之间“完美冶金结合”的、几乎看不到任何缺陷的微观组织照片,和那条,显示修复后力学性能“全面超越新品”的拉伸曲线,被附在项目申请书里,作为“初步可行性验证”的证据时。

这份申请书的含金量,瞬间,就与那些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的普通“本子”,拉开了天壤之别。

最终,在与那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技术对接会上,韩立阳,虽然依旧紧张得手心冒汗,但他凭借着这份无可辩驳的、充满了“硬实力”的方案,成功地,赢得了对方所有技术专家的认可。

一百二十万的横向项目经费,成功获批!

当合同正式签订的消息传来时,韩立阳,这个曾经因为“出身不好”而自卑内向的年轻人,激动得,在806实验室里,一个人,偷偷地,哭了很久。

他知道,这是他,为这个伟大的团队,贡献的、第一份,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意义非凡的——军功章。

第二个捷报,紧随其后,来自秦峰。

与韩立阳的“磕磕绊绊”不同,秦峰的“投名状”,则更像是一场充满了天才色彩的、酣畅淋漓的“技术秀”。

在高翔的指导和徐涛的“熏陶”下,他不仅,将那个关于“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多尺度耦合模拟方案,做得尽善尽美。

他甚至,还丧心病狂地,自己动手,用他那堪称“变态”的编程能力,为那个军工研究所,专门写了一个小小的、可以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的可视化“Demo”程序!

当他在技术对接会上,云淡风轻地,打开那个界面简洁、操作流畅的程序,输入几个参数,然后,屏幕上,就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实时地,模拟出了裂纹扩展的路径,并给出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剩余寿命”预测值时。

对面,那几位见多识广的、来自军工研究所的专家们,彻底,被镇住了。

他们原本,只是想找一个大学的团队,做一些常规的、验证性的模拟计算。

他们却万万没想到,陈默的团队,竟然直接,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可以直接转化成“工程软件”的、成熟得近乎“妖孽”的解决方案!

后续的谈判,再也没有了任何悬念。

一百五十万的横向项目经费,当场拍板! 对方甚至,还主动提出,要将他们课题组,列为长期的“核心技术合作伙伴”!

秦峰,用他最擅长、也最骄傲的方式,为自己的“王者军团”生涯,献上了一份,华丽到无可挑剔的投名状。

而最终的、也是最重磅的那个“超级捷报”,则是在六月底,一个闷热的午后,悄然降临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38章 捷报频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38章 捷报频传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