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一场特殊的“面试”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32|字数:8300字

他没有用PPT,而是直接,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了投影。

他打开一个个充满了炫酷代码和三维动画的程序,自信地,展示着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编程项目和算法模型。

从基于Python的有限元二次开发,到用C++编写的高效图像识别算法,再到那个他引以为傲的、独立编写的简易版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

他的技术实力,无可挑剔。

而高翔和徐涛,这两个同样站在技术链顶端的男人,也终于,提起了精神。

一场高水平的“技术攻防战”,正式打响。

“秦峰同学,”高翔率先发问,直指核心,“在你这个分子动力学程序里,求解运动方程的积分器,用的是经典的Velocity-Verlet算法。在小体系里,它很稳定。但如果,我们要处理一个上百万原子的、使用了机器学习势函数的复杂体系,你认为,这个算法,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误差累积效应。”秦峰几乎是脱口而出,脸上,带着强大的自信,“长时间模拟下,微小的计算误差会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导致系统能量不守恒,甚至崩溃。解决方案,可以考虑引入更高阶的积分器,或者像Google AI提出的那样,采用自适应时间步长的辛积分器。”

“漂亮!”徐涛的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的光芒。他没想到,对方的知识储备,竟然如此前沿。

他又接着抛出了一个更刁钻的问题:“那你认为,如果让你,来对我们的LAMMPS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将这套‘自适应辛积分器’移植进去,你最大的挑战,会来自哪里?”

“内存管理和并行计算的效率平衡。”秦峰依旧对答如流,“强行改变底层的积分算法,很可能会破坏LAMMPS原有的、基于空间分解法的并行构架,导致在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时,出现严重的通讯瓶颈。所以,关键不在于‘实现’算法,而在于,如何将新算法,与原有的并行框架,进行‘无损’的、高效的耦合。”

这番回答,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普通博士生的范畴。

他展现出的,是一个顶级的、系统架构师级别的编程思想。

高翔和徐涛,再次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

这个秦峰,是个天才。一个,他们需要,也渴望的,天才战友。

三十分钟的技术交流,很快就结束了。

秦峰合上电脑,脸上,带着一种尽在掌握的、胜利者般的微笑。他知道,他已经用自己的硬实力,彻底征服了眼前这两位“技术面试官”。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几乎没有说话的、名义上的“一作”,林浩的身上。

他的语气,虽然还算客气,但言语间,那股属于天才的、难以掩饰的傲气,还是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

“林师兄的实验能力,我非常佩服,是我们未来工作最坚实的根基。”他先是礼貌性地,恭维了一句。

然后,他话锋一转:“但我想,我们那篇《Science Advances》,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其核心,应该还是在于,陈老师提出的那个,天才般的‘动态纳米晶化’的物理思想,以及,翔哥他们强大的计算模拟支持吧?”

他看着林浩,笑着,说出了那句,藏在心底的、最真实的想法:

“不得不说,有时候,机遇,和站在一个伟大的想法旁边,真的很重要。”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你林浩,不过是运气好,恰好,执行了一个天才的想法而已。换我上,我也行,甚至,可能行得更好。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韩立阳,紧张地,看着林浩,他不知道,这位看起来很温和的“大师兄”,会如何应对,这近乎挑衅的言论。

高翔和徐涛,也都皱起了眉头。他们知道,秦峰这个家伙,技术虽牛,但这情商和性格,确实是个“双刃剑”。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面对秦峰这番充满了“机锋”的言论,林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笑了笑。

他站起身,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到了那块巨大的、洁白的电子白板前。

他拿起一支马克笔,没有去谈任何关于“运气”和“机遇”的虚无缥缈的话题。

他只是,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标题:

“非晶基体中,应力诱导亚稳纳米晶演化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

然后,在秦峰那错愕的、不解的目光中,他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颗精准的铆钉,敲进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秦峰同学,你的编程能力,很强。但我想,你可能忽略了,我们这篇文章,除了实验和模拟,还有第三个,同样重要的支柱——理论模型。”

他没有再看秦峰,而是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笔尖,在白板上飞速地舞动着,一个个充满了力学美感的积分符号、张量符号、偏微分方程,如同流水般,从他的笔下倾泻而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30章 一场特殊的“面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30章 一场特殊的“面试”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