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场“跨洋”的学术对话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27|字数:8688字

这个问题,比第一个,更加致命。

它要求的,已经不仅仅是实验和模拟,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从微观物理到宏观力学的、数学上的贯通。

这,恰恰是他们之前,最薄弱的环节。

林浩的心,瞬间沉了下去。这个要求,太高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意味着,他们要像牛顿一样,凭空创造出一套全新的数学方程,来描述一个前所未见的物理现象。

“这……这怎么办?”林浩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绝望。

然而,陈默的脸上,非但没有愁容,反而,露出了一丝极其古怪的、怀念般的笑容。

“连续介质力学……”他看着这几个字,喃喃自语,像是在回忆什么,“这个东西,我可是有好几年,没碰过了。”

他转过身,看着一脸茫然的林浩,笑着问:“林浩,你忘了我们是哪个学院的了?”

“机械工程学院……”

“对!机械工程学院!”陈默的眼中,陡然爆发出惊人的神采,“材料学院的人,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束手无策。但对我们搞机械的人来说,这,恰恰是我们的主场!”

他走到白板前,扔掉了手中的记号笔,直接,拿起了最细的那支,像一位即将解开世界级数学难题的数学家。

“你们看,”他的笔尖,在白板上飞速地舞动着,一个个充满了力学美感的积分符号、张量符号、偏微分方程,如同流水般,从他的笔下倾泻而出。

“我们可以,借鉴‘损伤力学’里的‘弥散裂纹模型’思想。将我们观察到的‘纳米晶’,等效为一种可以耗散能量的‘软化相’。然后,我们引入一个代表着‘纳米晶体积分数’的内禀状态变量‘D’……”

“再基于‘Eshelby夹杂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出,当这些‘软化相’出现时,对整个非晶基体的平均应力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后,通过能量守恒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关于状态变量‘D’的演化方程!这个方程,将直接把微观的‘相变驱动力’,和宏观的‘塑性应变能’,联系在一起!”

陈默讲得深入浅出,行云流水。

林浩和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眼中的陈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材料制备和物理分析的大师。他们却从未想过,他在最经典、最硬核的“固体力学”理论上,竟然也拥有如此恐怖的、深不见底的造诣!

“……大概的思路,就是这样。”不到半个小时,陈默已经用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出了一个完整的解析模型框架。

他放下笔,看着已经被彻底镇住的林浩,笑着说:“林浩,你是我们这里,力学基础最好的。接下来的工作,交给你。”

“我?”林浩指着自己,不敢相信。

“对,你。”陈默的语气,充满了信任,“你负责,把实验数据,带入到我这个框架里,去拟合出方程里的那几个关键的材料参数。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数学模型,更是一个,能和我们的实验数据,完美吻合的、有血有肉的科学理论!”

林浩看着白板上那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公式海洋,再看看老师那充满了鼓励和期许的眼神,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从心底,喷薄而出。

“是!老师!保证完成任务!”

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第三题:关于理论的“普适性边界”。

审稿人Kevin Zhang在最后,提出了一个近乎哲学思辨的终极拷问:

“作者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有趣。但它是否,仅仅是你们这个特殊的LM-X合金体系,在你们那种独特的甩带工艺下,才会产生的‘孤例’?你们如何证明,这种‘动态纳米晶化’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被推广到其他的非晶合金体系中?如果不能,那么,这项工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这个问题,像一把匕首,直插软肋。

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在其他任何体系中,进行过验证。

“他这是在,逼我们‘出海’啊……”徐涛苦着脸说。

“是啊,”高翔也感叹道,“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至少需要,再花上几个月,去设计和制备全新的合金体系,然后,把所有的实验,再重做一遍。这……这根本不现实。”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然而,陈默,却再一次,露出了他那招牌式的、高深莫测的笑容。

“谁说,我们没有‘出海’?”

他慢悠悠地,打开了投影仪,将屏幕,切换到了苏晓月发来的那个,名为“前沿阵地”的文件夹里。他点开了其中,那个由罗西教授课题组的一位博士后,在一个月前,刚刚做过的内部报告PPT。

“你们看这个。”他指着其中一张高分辨电镜的图片,“罗西教授的团队,在一种新型锆基大块金属玻璃中,其实也已经看到了和我们类似的现象。只不过,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斑点’的真正重要性,只是将它们,当成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实验噪音’,在报告里,一笔带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16章 一场“跨洋”的学术对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116章 一场“跨洋”的学术对话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