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林浩就收到了一个来自银行App的分享链接。
他点了进去,一个温馨的界面弹了出来。心愿的名称,被苏晓月设置成了“林先生的米兰之旅”,目标金额,是一万五千元。
而在心愿的发起人一栏,他看到,苏晓月已经率先,存入了一笔一千五百元的款项。
下面,还有她留下的一行留言:“第一笔启动资金!来自苏同学的课题组劳务费。林同学,该你表现啦![加油]”
林浩看着那行字,看着那个已经完成了10%的进度条,心中那点因为“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和无力,瞬间,被一股巨大的暖流所冲散。
他清楚的知道,苏晓月做这一切,并不是在炫耀或者施舍。她是在用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告诉他: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目标。无论数额大小,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同样珍贵。
他立刻点开了自己的手机银行,没有丝毫犹豫,将自己账户里,刚刚规划出的那一千元“可支配收入”,转入了那个名为“林先生的米兰之旅”的心愿账户中。
操作成功后,进度条,又向前,跳动了一小格,达到了16.7%。
他学着苏晓月的样子,也在下面,留下了一行留言:“收到!来自林同学的全部家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将转账成功的截图,发给了苏晓月。
微信那头,很快就回复了一个小兔子鼓掌的表情包。
“真棒!我们一起加油!”
“一起加油!”
结束了聊天,林浩重新躺回床上。他再次点开那个“心愿储蓄”的界面,看着那个虽然依旧微小、但却是由他们两人共同构成的进度条,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宁。
一万五千元,对于两个几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林浩知道,这个账户里,储蓄的,早已不仅仅是金钱。
它储蓄的,是他们在现实压力下的相互扶持,是他们在漫长分离中的彼此慰藉,是他们对抗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坚定的共同誓言。
第二天,当林浩将这个“米兰基金”的故事,以及自己对“开源”的苦恼,半开玩笑地,讲给徐涛听时,徐涛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卧槽,浩子,你这思想觉悟不行啊!”徐涛一拍大腿,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他,“光靠省,能省出个未来吗?你得搞钱啊!”
“我怎么搞?”林浩苦笑道,“你给我指条明路?”
“明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徐涛神秘地笑了笑,指了指林浩的电脑。
“你的意思是?”
“你想想,咱们现在在干嘛?”徐涛循循善诱,“咱们在搞最前沿的科研,对不对?这里面,随便漏一点技术出来,那都是能换钱的宝贝!”
“那不行!”林浩立刻摇头,“这都是陈老师的课题,有保密协议的,我不能拿出去乱搞。”
“哎呀,我不是让你去卖核心技术!”徐涛白了他一眼,“我是说,咱们可以利用咱们的技术优势,做点‘降维打击’的活儿!”
他凑到林浩耳边,压低了声音:
“你忘了,你室友我是干嘛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现在外面有多少公司,手里攥着一大堆数据,不知道怎么处理,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咱们,可以去当他们的‘技术顾问’啊!”
“就凭咱们现在这水平,尤其是翔哥和你嫂子……哦不,苏晓月给你发来的那些顶级资料。咱们去给那些小公司做点数据建模、算法优化、技术咨询的活儿,那不跟玩儿一样?一次收个万儿八千的咨询费,不过分吧?”
徐涛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浩固有的思维模式。
他一直以来,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学生”,一个“科研工作者”。他从未想过,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看似“屠龙之技”的知识和能力,竟然可以和“商业”、“赚钱”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
“这……能行吗?”林浩的心,开始活络了起来。
“怎么不行!”徐涛拍了拍胸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负责去找项目,你和翔哥,负责当技术大牛。咱们组个‘博士技术天团’,出去降维打击!挣来的钱,你拿大头,当你的‘米兰基金’,剩下的,我和翔哥喝点汤就行!”
看着徐涛那张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的脸,林-浩确实心动了。这或许,真的是一条能让他“堂堂正正”地,挣到一张去米兰机票的、现实可行的道路。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答应的时候,徐涛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喂,翔哥……什么?又来了?我靠,这么快!”徐涛的脸色,瞬间从兴奋的红色,变成了凝重的白色。
他挂掉电话,对着林浩,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得,浩子,‘博士技术天团’的事儿,估计得黄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