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思路是,我们不去改变结构,而是去改变原子间的‘关系’。让剪切带在扩展时,遇到的阻力更大,变得更‘粘’。”
“‘粘’,在物理上,意味着剪切带在扩展时,内部的能量耗散更大。我们需要一些元素,它们能够被‘拖拽’进剪切带里,但在运动时,又会与周围的基体原子,产生强烈的电子层相互作用,像是在黏稠的糖浆里游泳,从而耗散掉大量的能量。”
这一次,他的笔,指向了元素周期表的中部——过渡金属区。
“比如,钴(Co)或者铁(Fe)。”他说,“这些元素,与我们体系里的铜和镍,有着非常微妙的磁性和电子耦合效应。它们既能很好地融入这个‘家庭’,又会像一些‘身手矫健、但又喜欢拉帮结派’的武林高手,在内部形成一些小小的‘化学短程有序’团簇。这些团簇,会成为剪切带扩展时,难以逾越的‘钉扎点’。”
当陈默讲解完毕,林浩感觉自己的大脑,被彻底地“重塑”了。
他眼中的“炼丹”,不再是毫无头绪的、碰运气式的乱炖。
它变成了一场有理论、有策略、有目标的“排兵布阵”。他要做的,不再是简单地混合金属,而是要像一个高明的导演,去挑选合适的“演员”(元素),赋予它们不同的“角色”(结构扰动或化学钉扎),然后,在那个看不见的、原子尺度的战场上,去编排一出名为“低温增韧”的、精彩绝伦的大戏。
“明白了吗?”陈默问。
“明白了!”林浩重重地点头,他的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理性的光芒。
“很好。”陈默将那支红色的马克笔,再次交到了林浩的手中。
“现在,轮到你了。”
“从今天起,你就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你要决定,邀请哪些‘新演员’加入,要决定,给它们多少‘戏份’(掺杂比例),要决定,用什么样的‘舞台’(制备工艺),来让它们尽情地表演。”
“去吧,开始你的创作。只不过这一次,你的剧本,是整个元素周期表。”
林浩接过那支笔,走到白板前。他看着那棵巨大的、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实验树”,知道自己那场真正的、充满了迷雾与挑战的“开荒”之旅,从这一刻,才正式开始。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