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代码中的“可能性”

作品: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作者:白杨沟的段逸朝|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03:15:03|字数:4820字

“没错!”高翔用力地点了点头,“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看低温下的情况。”

他切换到另一个视频,那是他在77K低温下做的模拟。

“你看,”高翔的语速变得更快,“在低温下,由于原子的热振动减弱,激活一个STZ所需要的能量更高了,所以,一开始,材料表现得更‘硬’,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屈服强度会升高。”

“但是!一旦STZ被激活,由于基体本身更‘硬’、更‘脆’,应力集中的程度更高,这反而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STZ尖端,诱发更多、更细密的、新的STZ的萌生!你看这里!”

他暂停了画面,将一个区域无限放大。林浩清晰地看到,一条正在扩展的剪切带,在它的前端,如同树枝发芽一般,瞬间分叉成了三条更细小的剪切带!

“剪切带分叉!这是剪切带分叉!”高翔激动得声音都破了,“这就是陈老师理论里,那个最核心的、最天才的部分!通过这种不断的分叉,裂纹扩展的能量,被以一种极其高效的方式给耗散掉了!”

“所以,”高翔做出最终的总结,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神启”的光芒,“我们的模拟结果,虽然没有直接得出‘低温增韧’的宏观结论,但它从原子尺度上,完美地、定性地,支持了陈老师的猜想!”

“它告诉我们,LM-101在低温下,之所以没有变脆,恰恰是因为它内部,形成了一个比室温下更致密、更复杂的‘剪切带网络’!它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去对抗低温带来的‘脆化’!”

林浩呆呆地看着屏幕,又看了看身边因为激动而满脸通红的高翔。

他知道,他们手里,已经握有了一份足以让王师傅那个老顽固都为之动容的、强有力的“理论证据”。

虽然,这还只是代码中的“可能性”。

但这个可能性,已经足以支撑他们,去开启那场通往现实世界的、最疯狂的“赌局”了。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方便以后阅读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43章 代码中的“可能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第43章 代码中的“可能性”并对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