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春,并州腹地,风雪虽已渐弱,但寒意依旧刺骨。连绵不绝的旌旗如同玄色的林海,在苍茫大地上缓缓移动。林羽端坐在名为“追云”的神骏之上,身披玄色金纹大氅,目光沉静地眺望着北方。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五万中军主力,步骑混杂,甲胄鲜明,刀枪如林,透着一股如山岳般沉稳而无可阻挡的气势。
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乘马相伴在侧,羽扇轻摇,虽风尘仆仆,眼神却一如既往的睿智深邃。他微微策马靠近林羽,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林羽耳中:“主公,刚收到翼德将军的详细战报。轲比能主力确已溃败,北遁草原,雁门关之围已解。黄老将军、子龙、孟起当机立断,趁敌疲弱,以雷霆之势合击,战果辉煌。”
林羽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赞许却又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孤已知晓。黄汉升宝刀未老,子龙、孟起锐不可当,翼德、公明死守苦战,皆有大功!孤之所以亲率中军,稳步行进,其一,正是要轲比能将所有注意力与兵力都消耗在雁门关下,为我精锐骑兵创造一击必杀的战机。其二,破敌易,安邦难。击溃鲜卑主力只是第一步,如何安抚并州,重建边塞,震慑北疆诸胡,使此地永为我华夏屏障,方是此行之根本。”
诸葛亮颔首,眼中流露出钦佩之色:“主公英明。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主公亲率中军,便是那堂堂正正之师,吸引敌军全力;黄、赵、马等将军便是那出其不意之奇兵。如今奇兵已胜,正师将至,正可挟大胜之威,行安抚教化之政,事半功倍。并州初定,百姓惊魂,胡虏蛰伏,正需主公亲临,宣示威德,稳定人心。”
【系统提示】:主线任务“北疆平胡”第一阶段“歼灭鲜卑主力”已完成。任务更新至第二阶段“抚定并州,重建北疆”。获得威望+500,势力稳定度+10%。】
与此同时,邺城魏王府。
曹丕手持来自北疆的紧急军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猛地将帛书拍在案上,声音冰冷刺骨:“林羽!又是林羽!轲比能十万控弦之士,竟如此不堪一击?雁门关下一战而溃!如今并州尽入其手,其兵锋直指我河北腹地!尔等还有何话说?!”
阶下,陈群、吴质等心腹谋臣噤若寒蝉。刘晔出列躬身道:“大王息怒。林羽虽胜,然其力战之余,损耗必巨。并州新附,百废待兴,其主力需镇守北疆,防范胡骑卷土重来,短期内无力大举南下。此乃天赐良机,于我大魏而言!”
曹丕目光锐利:“讲!”
刘晔继续道:“林羽重心北移,其荆州、淮南防线必然相对空虚。臣有三策:上策,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金秘密前往辽东,游说公孙度,许以厚利,令其出兵袭扰林羽后方辽西、右北平之地,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中策,可命曹真、张合二位将军,在官渡、黎阳一线增兵佯动,摆出南下攻势,震慑关羽、赵云所部,使其不敢妄动,为我争取时间;下策,可尝试与江东孙权暗中联络,虽联盟已破,然共抗林羽,利益一致,或可暂缓兵戈,共谋喘息之机。”
曹丕沉吟片刻,眼中寒光闪烁:“公孙度,边鄙野人,贪婪无厌,或可一试。曹真、张合陈兵边境,势在必行!至于孙权……哼,冢中枯骨,反复小人,不足与谋!但可遣使试探,虚与委蛇。”他顿了一下,声音压低,“还有,袁氏那两个余孽(指袁尚、袁熙),近日在乌桓蹋顿处,可有异动?”
吴质连忙回道:“禀大王,探马来报,袁尚、袁熙听闻轲比能大败,惊恐万分,近日与蹋顿往来密切,似有借乌桓之力,趁乱袭扰幽州之意。”
曹丕冷笑:“跳梁小丑!传令幽州刺史,严密监视!若彼辈敢动,即刻剿灭,不留后患!” 他心中盘算,林羽的胜利,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池塘,激起的涟漪,正影响着天下每一个角落,他必须利用这短暂的混乱,为曹魏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数日后,林羽的中军主力抵达雁门关。关城上下,早已清扫干净,但城墙上的累累伤痕与关外原野上尚未完全掩埋的战争痕迹,依然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血战的惨烈。张飞、黄忠、赵云、马超、徐晃五员大将,率领有功将士,出关十里相迎。见到林羽龙旗,众将齐刷刷下马,单膝跪地,声震原野:“臣等恭迎主公!主公万岁!”
林羽下马,亲自一一扶起众将,目光扫过他们疲惫却兴奋的面容,朗声道:“诸位将军辛苦了!此战之功,彪炳史册!孤已在关中备下酒宴,为众将士庆功!所有立功将士,皆按最高规格,重重有赏!”
是夜,雁门关内,篝火通明,肉香四溢,欢声雷动。林羽与诸将同饮,犒劳三军,士气高昂至极点。
然而,在喧嚣的庆功宴之后,州牧府临时行辕内,烛火却亮至深夜。林羽与诸葛亮、以及张飞、黄忠等核心将领,进行了一场决定北疆未来格局的会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