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听说了。”我点了点头,“都是些无稽之谈,帮主不必放在心上。”
“我当然不会放在心上。”耶律齐笑了笑,“我了解你,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丐帮,为了抗蒙。可其他长老不一定这么想啊。他们跟着丐帮几十年,习惯了老规矩,一下子接受不了你的改革,也是人之常情。”
“我知道。”我说道,“我也不想和他们闹僵,可改革不能停。现在蒙古人虎视眈眈,我们要是不尽快提升实力,迟早会被蒙古人消灭。”
“你说得对。”耶律齐点点头,“改革必须坚持下去。但你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别太强硬了,多和长老们沟通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毕竟,丐帮是大家的丐帮,不是你一个人的。”
我明白耶律齐的意思,他是想让我缓和与老派长老的矛盾,凝聚丐帮的力量。
“多谢帮主提醒。”我说道,“我会注意的。以后有什么决策,我会多和长老们商量,争取他们的支持。”
从那以后,我每次推行新的改革措施,都会先召开长老会议,详细说明改革的目的和好处,耐心听取长老们的意见。对于一些合理的建议,我会采纳;对于那些守旧的反对意见,我会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他们。
比如,我想在丐帮内部推行“功绩制”,弟子的晋升不再只看资历和武功,还要看功绩,无论是抗蒙杀敌,还是教书育人,或是收集情报,只要有功劳,就能晋升。
这个提议一开始遭到了不少老派长老的反对,他们认为“丐帮自古以来就是论资排辈,凭武功说话,搞功绩制会乱了规矩”。
我没有强行推行,而是耐心地解释道:“各位长老,现在是特殊时期,抗蒙是头等大事。我们需要的是有能力、有功劳的弟子,而不是只会熬资历、武功高强却不敢上战场的人。推行功绩制,就是为了激励弟子们多立功、多做事,让丐帮更有战斗力。而且,武功高强的弟子,要是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晋升会更快,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啊。”
我还举了破蒙军弟子石勇的例子,石勇武功高强,又在四川抗蒙中立了大功,按照功绩制,直接晋升为六袋弟子,成为破蒙军的大队长,深受弟子们的爱戴。
老派长老们听了我的话,又看到了石勇的例子,渐渐改变了态度。最后,“功绩制”顺利推行,得到了弟子们的广泛支持。
还有一次,我想把丐帮的粮饷堂进行改革,实行“统一管理、按劳分配”,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情况。一些负责粮饷的长老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削弱,纷纷表示反对。
我没有和他们争辩,而是让人把粮饷堂的账目拿出来,当众核对。结果发现,确实有一些长老利用职权,虚报账目,私吞了不少粮草和钱财。
证据摆在面前,那些反对的长老再也无话可说。我趁机说道:“各位长老,粮饷是丐帮的命脉,关系到每一个弟子的生计,关系到抗蒙大业的成败。实行统一管理、按劳分配,就是为了保证粮饷的公平公正,避免有人中饱私囊。我知道,这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为了丐帮的未来,我们必须这么做。”
我当场下令,将那些贪污腐败的长老撤职查办,同时任命了一批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年轻弟子负责粮饷堂的工作。
这件事之后,老派长老们再也不敢轻易反对改革了。他们知道,我推行改革是为了丐帮的大局,而且我做事公正,铁面无私,谁要是敢从中作梗,不管资历多老,功劳多大,都会受到惩罚。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丐帮的实力越来越强。丐帮学堂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弟子,他们有的进入情报堂,成为优秀的情报员;有的进入粮饷堂,成为精明的账房先生;有的加入破蒙军,成为既能打仗又能识字的军官。
破蒙军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五百人,发展到了两千人,而且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不仅武功高强,还熟悉各种战术,配备了改良后的武器,战斗力远超普通的丐帮弟子和宋军士兵。
情报网更是覆盖了南宋全境,甚至延伸到了蒙古和西夏境内。蒙古军的一举一动,朝廷的政策变化,江湖的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传到襄阳总部。
耶律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越来越信任我,把更多的权力交给我,让我负责丐帮的日常管理和抗蒙事务。渐渐地,我成了丐帮的实际掌权者。
但我并没有骄傲自满,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抗蒙,为了保护南宋的百姓。我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记得穿越过来时的使命。
这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手里握着青铜丐钵。钵身的符文闪烁着淡淡的光芒,“时空感知”技能时不时地触发,让我能看到一些未来的片段。我看到蒙古军再次南下,看到南宋的百姓流离失所,看到丐帮弟子浴血奋战……
我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到来。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有丐帮的兄弟们,有江湖联盟的支持,有改革带来的强大实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