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粮营被烧的第二天,襄阳城的空气里少了几分焦灼,却多了几分紧绷——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我(林越)刚在西城墙跟苏晴交代完防御细节,陈默就骑着快马从城外赶回来,马身上还沾着不少尘土,一看就是赶路赶得急。
“林长老!好消息!曹友闻将军的援军到了!就在城外十五里的落马坡扎营,他让我给您带句话,问您什么时候方便,想跟您商量夹击蒙古军的计策!”陈默一边喘气一边说,手里还递过来一封曹友闻亲笔写的信,信封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我赶紧拆开信,曹友闻的字刚劲有力,信里说援军有三万兵力,其中骑兵一万,步兵两万,还带了二十门回回炮,随时可以配合咱们行动。我看完信,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有了这三万援军,咱们就不是被动防守了,终于能跟蒙古人好好打一场反击战。
“走!咱们现在就去落马坡见曹将军!”我把信递给苏晴,转身就往马厩走,“苏晴,你跟耶律帮主说一声,让他盯着城里的防御,特别是蒙古人的回回炮,别让他们趁咱们不在的时候偷袭。”
苏晴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吧,城里有我和丘掌门、张磊兄盯着,不会出问题的。记住,小心蒙古人的埋伏。”
我翻身上马,跟陈默一起往落马坡赶。刚出襄阳城北门,就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片密密麻麻的帐篷,帐篷上飘着南宋的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那就是曹友闻的援军。
离帐篷还有一里地,就看到曹友闻带着几个将领骑马迎了过来。曹友闻穿着一身银色的盔甲,脸上带着一道浅浅的疤痕,一看就是常年打仗的老将。他看到我,赶紧翻身下马,笑着走过来:“林长老,久仰大名!之前就听说你在襄阳城用巧计打退蒙古人的进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曹将军客气了,都是兄弟们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也赶紧下马,跟他握了握手,“现在蒙古军还围着襄阳城,咱们得尽快制定夹击计划,趁他们粮营被烧、军心不稳的时候,一举把他们打退。”
曹友闻点了点头,带着我走进中军大帐。大帐里挂着一张襄阳城周边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蒙古军的营地位置,用黑笔标注着援军的位置。曹友闻指着地图说:“林长老,你看,蒙古军的主力都集中在襄阳城南和城西,城北和城东的兵力比较薄弱。我的意思是,咱们分两路进攻:我带两万步兵和十门回回炮,从城南进攻蒙古军主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带丐帮弟子和剩下的一万骑兵,从城东绕到蒙古军后方,袭击他们的指挥营,只要能打乱他们的指挥,蒙古军肯定会阵脚大乱。”
我看着地图,心里琢磨着——曹友闻的计策不错,但有个问题:城东有一条小河,蒙古军在河边设了埋伏,要是咱们从城东绕过去,很容易中埋伏。我之前让陈默侦查过,那条小河的河面上只有一座木桥,蒙古军在桥两边的树林里藏了不少弓箭手。
“曹将军,城东不能走。”我指着地图上的小河,“蒙古军在河边设了埋伏,特别是那座木桥,两边的树林里藏了弓箭手,咱们要是从那里过,肯定会吃亏。”
曹友闻皱了皱眉:“那怎么办?要是不从城东绕,就只能从城北走,可城北的蒙古军虽然少,但有不少回回炮,咱们的骑兵冲过去,损失肯定不小。”
我想了想,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蒙古军现在粮营被烧,肯定在忙着找粮食,咱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假装从城东进攻,吸引蒙古军的注意力,然后派一支精锐弟子从城北的小路绕过去,偷袭他们的指挥营。
“曹将军,咱们可以用‘声东击西’的计策。”我指着地图,“你派五千步兵假装从城东进攻木桥,让蒙古军以为咱们要从城东绕过去,把他们的弓箭手都吸引到木桥附近;我带丐帮弟子和五千骑兵,从城北的小路绕过去,那条小路是之前丐帮弟子乞讨时发现的,蒙古人不知道;另外,让昆仑派的张磊兄带三百弟子,从城西袭扰蒙古军的回回炮营,不让他们用回回炮攻击咱们的援军。等咱们摸到蒙古军指挥营附近,就放信号弹,你看到信号弹,就立刻从城南发起总攻,咱们内外夹击,肯定能打退蒙古人。”
曹友闻眼睛一亮:“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咱们今天晚上就行动,趁蒙古人没防备的时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跟曹友闻商量好细节,我就赶紧返回襄阳城,召集耶律帮主、苏晴、丘掌门和张磊,把夹击计划跟他们说了一遍。大家都觉得这个计划可行,立刻开始分头准备。
耶律帮主负责组织丐帮弟子,挑选了五百个擅长潜行和近战的弟子,跟我一起从城北小路绕过去;苏晴负责跟曹友闻的援军对接,确保假装进攻城东的步兵能按时到位;丘掌门负责守着襄阳城,防止蒙古人偷袭;张磊则带着三百昆仑弟子,准备袭扰蒙古军的回回炮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