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压境的那天清晨,襄阳城的鸡叫比往常早了半个时辰,可我(林越)站在北城墙的了望塔上,却没听到半点炊烟升起的动静——全城的百姓和弟子们,都攥着家伙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连七八岁的孩子都拿着木剑,蹲在城墙根下盯着远方的官道。
怀里的青铜丐钵微微发烫,这是“预警”技能在起作用。我眯起眼往远处看,只见地平线上滚起一团黑黄色的尘烟,像一条疯跑的黄龙,越来越近,越来越浓,连太阳都被遮得黯淡了几分。
“林长老!蒙古人来了!看这规模,至少有五万大军!”负责侦查的丐帮弟子陈默从马上跳下来,手里的望远镜还冒着热气——这是我根据现代图纸,让李老栓父子打造的简易望远镜,虽然倍数不高,但能比肉眼早半个时辰发现敌军。
我接过望远镜,镜头里的景象让我心一沉:蒙古骑兵排成密密麻麻的方阵,马背上的士兵挥舞着弯刀,阳光照在刀身上,闪着冷森森的光;方阵后面,是几十架比之前见过的更大的回回炮,炮身上蒙着黑布,看着就透着一股狠劲;最前面的几面黑色旗帜上,绣着蒙古大汗窝阔台的狼头徽记,被风吹得“哗啦啦”响。
“传我命令,各城墙做好战斗准备!峨眉派守西城墙,重点防回回炮;全真教守东城墙,注意蒙古骑兵迂回;昆仑派带三百弟子绕到蒙古军后方,袭扰他们的粮草队;丐帮弟子分两队,一队守北城墙,一队在城内街巷设伏,防止蒙古人破城后巷战!”我放下望远镜,声音尽量平稳,可手心里还是攥出了汗——这是我穿越到南宋后,遇到的最大规模的硬仗,容不得半点差错。
陈默刚要转身传令,西城墙方向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紧接着就是峨眉派弟子的呐喊声。我心里一紧,赶紧往西边跑,刚到西城墙,就看到苏晴正带着弟子们往城下扔石头,可蒙古人的云梯已经搭在了城墙上,几个蒙古兵正抓着云梯往上爬,离城头只有两丈远。
“用防火箭!把油布裹在箭头上,点着了射云梯!”我扯开嗓子喊——这是之前演练过无数次的战术,防火箭能烧断云梯的木头,让蒙古兵摔下去。
苏晴听到我的声音,立刻下令:“峨眉弟子听令,防火箭准备!瞄准云梯根部,放!”
十几个峨眉弟子立刻掏出裹着油布的箭矢,用火折子点着,“嗖”地射向城下。火矢拖着长长的火苗,精准地落在云梯底部,干燥的木头瞬间就烧了起来,浓烟滚滚,爬在云梯上的蒙古兵惨叫着往下跳,有的直接摔进了城墙下的反坦克壕沟里,被沟底的尖木扎穿了盔甲。
可蒙古人根本不怕死,后面的士兵推着新的云梯继续冲,回回炮也开始发射,几百斤重的石头砸在城墙上,震得砖屑乱飞,有几个丐帮弟子没站稳,直接从城头摔了下去,我刚想伸手拉,却只抓住一片扬起的衣角。
“林越!蒙古人的回回炮太猛了,西城墙的马面快撑不住了!”苏晴的盔甲上沾着血,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蒙古人的,她手里的长剑已经砍出了几个缺口,“要不要让昆仑派的弟子提前回来支援?”
我咬了咬牙,看着远处还在迂回的昆仑派弟子——他们已经快摸到蒙古军的粮草队了,这时候撤回来,之前的部署就全白费了。“不行!昆仑派不能撤!你让弟子们往马面后面退,用沙袋和木材加固,先拖时间!我去调预备队过来!”
刚跑下西城墙,就看到耶律帮主带着几百个丐帮弟子往这边冲,每个人手里都扛着沙袋:“林越!不用调预备队了,我们来了!这些都是之前参与加固城墙的弟子,熟悉马面的结构,让他们上最合适!”
我心里一暖——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谱。耶律帮主带着弟子们冲到西城墙的马面后,立刻开始用沙袋堆防御工事,有的弟子甚至直接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裹在沙袋外面,用来缓冲石头的冲击力。
蒙古人的回回炮还在砸,可马面后面的防御工事越来越厚,石头砸上去,顶多留下一个坑,再也穿不透了。我趁机让人把改良后的投石机推到城头,这些投石机比蒙古人的回回炮轻便,能快速调整角度,我亲自瞄准一架回回炮,喊了声“放”,一块五十多斤的石头“呼”地飞出去,正好砸在回回炮的支架上,把支架砸得歪了过去,炮身“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砸伤了几个蒙古兵。
“好!打得好!”城头上的弟子们欢呼起来,士气一下子提上去了。可没等我们高兴多久,蒙古军阵里突然冲出一队轻骑兵,绕到东城墙方向,看样子是想从东城墙突破。
“丘掌门!东城墙小心蒙古骑兵!”我对着传令兵喊,可东城墙离西城墙有三里地,等传令兵跑过去,说不定蒙古人已经爬云梯了。就在这时,怀里的青铜丐钵突然亮了一下,“传音”技能被激活了——我赶紧集中精神,对着丘处机的方向传递消息:“丘掌门,蒙古轻骑兵袭扰东城墙,用绊马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