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压境的压力像块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城门加固完的第二天清晨,我(林越)没顾上吃早饭,就带着陈默和丐帮粮堂的弟子往粮仓跑——粮草是守城的根本,要是粮食不够,不用蒙古人打,城里自己就乱了,这节骨眼上,半点差错都不能出。
丐帮的粮仓在襄阳城的东北角,是个用青砖砌成的大院子,里面有十几个粮仓,分别装着大米、小米、面粉和晒干的野菜,还有一些腌制的腊肉和咸菜,都是之前各分舵和百姓捐赠的。粮堂的舵主老周已经在粮仓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脸色有点凝重。
“林长老,您可来了。”老周把账本递给我,“昨天清点了一半,发现有点不对劲——之前登记的五十石大米,实际只有四十六石,少了四石;还有三十石小米,也少了两石,不知道是被人偷了,还是之前记账的时候记错了。”
我心里一沉,接过账本翻了翻,上面的数字密密麻麻,都是粮堂弟子手写的,有些地方还画着圈,标注着疑问。“先别慌,”我拍了拍老周的肩膀,“咱们今天重新清点,一人记账,一人称重,一人监督,每一袋粮食都要打开看,确保没错。另外,让弟子们在粮仓周围多派几个岗哨,不许任何人靠近,防止有人趁机搞鬼。”
陈默立刻去安排岗哨,老周则叫来了粮堂的十几个弟子,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粮仓。我跟着第一组去清点大米,弟子们搬来一杆大秤,把粮仓里的大米一袋一袋地搬出来,放在秤上称重,每称一袋,记账的弟子就在账本上画个勾,监督的弟子则仔细检查袋子有没有破洞,里面是不是纯大米,有没有掺沙子或者碎石。
一开始清点还挺顺利,每袋大米都是标准的一石,没什么问题。可清点到第三十个粮仓的时候,记账的弟子突然喊了一声:“林长老,不对!这袋大米只有九斗,少了一斗!”
我赶紧走过去,让弟子把袋子打开,里面的大米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分量确实轻了。我用手在袋子里摸了摸,突然摸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个用油纸包着的小包裹,打开里面竟是几块碎银子!
“看来是有人故意在袋子里藏了银子,偷换了大米。”我把碎银子递给老周,“老周,你想想,最近谁有机会接触这些大米?粮堂的弟子,还是负责运输的人?”
老周皱着眉想了想:“负责运输的是净衣派的几个弟子,之前柳长风叛乱的时候,他们虽然没参与,但一直不太安分。还有,昨天清点的时候,粮堂的一个弟子小李突然请假,说家里有事,现在想想,有点可疑。”
“立刻派人去查小李的下落,还有那几个净衣派弟子的动向。”我对陈默说,“另外,把所有粮仓里的大米都检查一遍,看看还有没有藏银子或者少分量的袋子。”
陈默带着几个情报堂的弟子匆匆离开,老周则带着粮堂弟子继续清点。果然,在后面的几个粮仓里,又发现了三个少分量的大米袋,每个袋子里都藏着碎银子,加起来正好少了四石大米。小米的粮仓里也发现了两个少分量的袋子,里面没有银子,但袋子底部有个小洞,小米都从洞里漏走了,地上还散落着一些小米粒。
“林长老,您看这地上的小米粒,像是刚漏出来的,应该是昨天有人故意把袋子戳破,让小米漏走,然后谎报少了两石。”老周指着地上的小米粒说。
我蹲下来,摸了摸地上的小米粒,还带着点湿气,确实是刚漏出来的。“看来是有人故意搞破坏,想让咱们粮草不足,动摇军心。”我站起来,对粮堂弟子说,“把所有少分量的袋子都挑出来,单独存放,剩下的粮食重新打包,每个袋子上都盖丐帮的印章,防止有人再动手脚。另外,把粮仓的门窗都加固,晚上派双倍的岗哨,不许任何人靠近。”
就在这时,陈默回来了,脸色有点难看:“林长老,小李跑了!他家里人说,昨天晚上他就收拾东西走了,还带走了一些银子。那几个净衣派弟子也不见了,估计是跟小李一起跑了,应该是他们联手偷了粮食,怕被发现,就跑了。”
“跑了就跑了,反正粮食的缺口找到了,咱们先把剩下的粮食清点清楚,确保够城里的人吃。”我对陈默说,“你再派几个弟子去城里的粮店看看,能不能再买一些粮食,补充粮仓的缺口,多准备一点,总没错。”
陈默点点头,又匆匆离开。老周带着粮堂弟子继续清点,一直忙到中午,终于把所有粮食都清点完了——除了被偷走的六石粮食,剩下的粮食足够城里的门派弟子和百姓志愿队吃一个月,加上城里百姓自己储存的粮食,撑到南宋援军来应该没问题。
“太好了!”老周松了口气,把账本递给我,“林长老,您看,这是最终的清点结果,都记在上面了,每个粮仓里有多少粮食,都盖了丐帮的印章,不会再出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