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偷袭的虚惊刚过,襄阳城的天还没亮透,我(林越)就带着陈默和几个丐帮弟子,扛着铁锹和木板,往西城城门跑——昨晚蒙古人的先锋虽然退了,但城门的木门框被回回炮的石子擦到,裂了道缝,得赶紧加固,不然等大军真的来了,这城门根本扛不住。
“林长老,您看这样行不行?”负责木工的老鲁师傅已经在城门口等着了,他手里拿着根比人还粗的原木,“俺们把这根楠木锯成两段,钉在木门框的两侧,再用铁条把楠木和门框绑紧,最后在外面糊上三层防火纸,就算蒙古人用火烧,也能撑一阵子。”
我蹲下来,摸了摸门框上的裂缝,又看了看老鲁师傅手里的楠木——这木头坚硬得很,之前修丐帮总部的房梁用过,确实结实。“行是行,但得加个‘应急门闩’。”我从怀里掏出张草图,上面画着个十字形的门闩,“在门后面装个可以上下活动的铁闩,平时用铁链拴着,万一木门被撞破,咱们能立刻把铁闩放下来,挡住城门,给后面的弟子争取时间。”
老鲁师傅接过草图,眯着眼睛看了看,一拍大腿:“还是林长老想得周到!俺这就让徒弟去铁匠铺拿铁条和铁闩,保证半个时辰内搞定!”
正说着,苏晴带着几个峨眉弟子来了,她们手里提着水桶和石灰,身后还跟着一群百姓志愿队的人——老张头扛着沙袋,王掌柜拿着账本,连之前被我们抓的那个净衣派内鬼,也低着头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把小锤子,看样子是真打算赎罪。
“林越,刚去流民安置点看了,大家都想过来帮忙。”苏晴把水桶放在城门口,“峨眉派的弟子们会调石灰,一会儿可以把石灰涂在加固的楠木上,既能防虫,又能让铁条和木头粘得更紧。百姓们也都愿意出力,有的扛沙袋,有的递工具,还有的想跟着老鲁师傅学木工,说以后城门坏了,他们也能修。”
我看着眼前的人,心里暖烘烘的——之前还担心百姓会怕,会躲,现在看来,大家比我们还积极。“好!那咱们就分工干!”我指着城门口的空地,开始分配任务:
- 老鲁师傅带着木工徒弟和几个学木工的百姓,负责把楠木钉在门框两侧,装应急铁闩;
- 苏晴带着峨眉弟子和调石灰的百姓,负责给楠木涂石灰,糊防火纸;
- 老张头带着扛沙袋的百姓,把沙袋堆在城门后面,堆成一道半人高的沙袋墙,万一城门被攻破,还能挡挡蒙古人的冲锋;
- 王掌柜带着记账的弟子,清点城墙上的武器和防御物资,看看昨晚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缺的赶紧补上;
- 那个净衣派内鬼,就跟着铁匠铺的徒弟,帮忙打铁条、钉钉子,由陈默盯着,防止他搞鬼。
分配完任务,大家立刻忙活起来。老鲁师傅的锯子“吱呀吱呀”地响,楠木被锯成两段,几个百姓搭着把手,把楠木抬到门框两侧,老鲁师傅拿着大锤子,“砰砰”地往里面钉钉子,每钉一下,都要喊一声号子,跟着学木工的百姓也跟着喊,场面热闹得很。
苏晴和峨眉弟子们调好了石灰,石灰水冒着热气,她们用刷子往楠木上涂,白色的石灰涂在深色的楠木上,格外显眼。几个百姓拿着防火纸,等石灰稍微干一点,就赶紧往上面糊,一层糊完,还要用手按紧,生怕有缝隙。
老张头带着百姓堆沙袋,他虽然瘸着腿,但扛沙袋的力气一点不比年轻人小,还时不时地指挥大家:“沙袋要堆得整齐点,下面的要压实,上面的要错开,这样才结实!”百姓们都听他的,沙袋堆得又快又整齐,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道沙袋墙,像一道小城墙,挡在城门后面。
王掌柜拿着账本,跟在记账弟子后面,一会儿问问连弩的箭矢还剩多少,一会儿查查投石机的石头够不够,遇到缺的,就赶紧记在账本上,让人去丐帮的仓库里取。那个净衣派内鬼也没偷懒,跟着铁匠铺的徒弟,一下一下地敲着铁条,虽然低着头,但手里的锤子没停过,陈默就站在他旁边,眼睛一直盯着他,没敢松懈。
我在城门口来回巡查,看看老鲁师傅的门闩装得怎么样了,问问苏晴的石灰涂得够不够,瞅瞅老张头的沙袋堆得结实不结实。走到城门后面的时候,青铜丐钵突然热了一下——不是危险的预警,更像是一种“安心”的感应,大概是这城门加固得不错,连钵都觉得放心了。
“林长老,应急门闩装好了!”老鲁师傅的声音传来,他指着城门后面的铁闩,“您看,这铁闩能上下活动,用铁链拴在上面,解开铁链,一松手就能掉下来,挡住城门,结实得很!”
我走过去,试着拉了拉铁闩,铁闩“哗啦”一声掉下来,正好卡在城门后面的凹槽里,确实结实。“好!”我拍了拍老鲁师傅的肩膀,“辛苦你了,这城门现在就算蒙古人用回回炮砸,也能撑一阵子了。”
刚说完,就见丘处机带着全真教的弟子来了,他们手里拿着连弩和箭矢,身后还跟着几个昆仑派的弟子,扛着投石机的零件。“林长老,城门加固得怎么样了?”丘处机走到城门口,摸了摸加固的楠木,“俺们全真教的连弩都准备好了,刚才去城外的预警哨看了,蒙古人的大军还在北边的树林里,没动静,估计是在准备今天的进攻,咱们得趁这个时间,把军民协同的战术再磨合一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