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林越)站在襄阳西城墙的马面上,手里攥着刚画好的防御工事图纸,风把图纸吹得哗哗响。下方的工匠们正按照图纸加固城墙,把一块块厚重的青石板嵌进城墙缝隙里,再用糯米灰浆填满,几个丐帮弟子则在旁边指导百姓使用“简易夯土机”,夯土的声音“咚咚”地响,在空旷的城墙下格外清晰。
“林长老,您看这城墙加固得怎么样?”负责工程的工匠头老李跑过来,脸上满是汗水,“按您说的,我们在城墙内侧加了一层木架,就算蒙古人的回回炮轰过来,也能缓冲一下,不容易塌。”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城墙内侧每隔一丈就立着一根粗壮的木柱,木柱之间还用横木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框架。“不错,”我点头,又指着城墙顶部,“再在上面加一排箭垛,箭垛之间留观察口,这样既能保护弟子们射箭,又能观察蒙古人的动向。”
老李赶紧掏出纸笔记下:“好嘞!我这就让人准备材料,明天一早就加上。对了,您说的那个‘反坦克壕沟’,我们在城外挖了两丈深,三丈宽,沟底还插了尖木,您要不要去看看?”
我跟着老李下了城墙,往城外走去。刚走到壕沟边,就看到昆仑派的清风长老带着几个弟子在壕沟边巡查,他们手里拿着弩箭,正测试壕沟的防御效果——一个弟子往壕沟里扔了块石头,“咚”的一声闷响,石头掉进沟底,被尖木扎得牢牢的。
“林长老,”清风看到我,笑着迎上来,“你这壕沟挖得真妙!蒙古人的骑兵就算冲过来,也得掉进沟里,到时候咱们再用弩箭射,保管他们有来无回!”
“光有壕沟还不够,”我指着壕沟后面的山坡,“明天让弟子们在山坡上挖些隐蔽的射击位,蒙古人要是想填壕沟,咱们就能从射击位里偷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清风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让昆仑派的弟子去准备,保证明天一早就能挖好。对了,咱们的弩箭已经运到了,足足有五千支,够咱们用一阵子了。”
我心里踏实了不少,又跟他们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才往城内的练兵场走去。刚到练兵场,就听到一阵整齐的呐喊声——苏晴正带着峨眉派和全真教的弟子训练剑法,丐帮弟子则在旁边练习使用“改良型投石机”,远处的空地上,几个弟子正测试“轰天雷”,爆炸声“轰隆”作响,震得地面都有些发麻。
“林越,你来得正好!”苏晴看到我,收剑走过来,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咱们刚练了一套新的剑阵,专门用来防守城墙,你要不要看看?”
我点头,跟着她走到城墙下的演练区。只见峨眉派和全真教的弟子们排成三列,第一列弟子手持盾牌,挡住正面攻击;第二列弟子用长剑刺杀靠近的敌人;第三列弟子则用内功催动剑气,攻击远处的敌人。三列弟子配合默契,动作整齐划一,看得我连连点头。
“这套剑阵不错,”我赞道,“但还得加点变化,比如第一列的弟子可以偶尔让出一个缺口,引诱蒙古人冲进来,然后第二列和第三列的弟子再合围,把他们歼灭在城墙下。”
苏晴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明天我就调整训练方案,加上这个战术。对了,丐帮弟子的投石机练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准确击中目标?”
我指着远处的靶场:“你看,他们正在测试,十发能中八发,再过几天,肯定能百发百中。而且咱们的投石机还能投‘轰天雷’,到时候一炸就是一片,蒙古人的阵型肯定会乱。”
正说着,陈默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情报:“林哥,这是刚从蒙古边境传回来的情报,蒙古人已经开始往襄阳方向调动兵力了,大概还有一个月就能到。他们还带了不少新的回回炮,比之前的威力更大。”
我接过情报,心里一紧——虽然早就知道蒙古人会来,但真正听到他们逼近的消息,还是有些压力。“知道了,”我把情报递给苏晴和清风,“咱们得加快进度,争取在蒙古人来之前,把所有防御工事都做好,让弟子们的配合更默契。”
接下来的一个月,襄阳进入了备战的最后阶段。每天天不亮,城墙下的工匠们就开始忙碌,加固城墙、完善壕沟、搭建箭垛;练兵场上,四派弟子们从早到晚地训练,一会儿练习剑阵,一会儿练习投石机,一会儿又演练巷战战术;城里的百姓也没闲着,有的帮着运送材料,有的帮着制作弩箭,有的则加入民兵团,跟着弟子们一起训练,整个襄阳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我每天都要在城里城外跑好几圈,一会儿去城墙检查加固进度,一会儿去练兵场指导弟子训练,一会儿又去情报堂查看蒙古人的动向,忙得脚不沾地。青铜丐钵的“地形感知”技能帮了大忙,好几次我都用它发现了防御工事的漏洞——比如城外一处山坡上的石头容易被蒙古人推下来砸城墙,我就赶紧让人把石头挪走;城内一口水井的位置太靠近城墙,容易被蒙古人投毒,我就组织弟子再挖一口深井,把那口井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