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峨眉金顶的薄雾时,我正和苏晴站在静玄师太的禅房外。昨日重创幽冥教主力后,残留的教徒要么被擒,要么溃散逃窜,峨眉山上总算恢复了往日的清净。但禅房内的气氛却丝毫不敢放松,桌上摊着的不仅有峨眉派受损典籍的清单,还有我从莫高窟带出的半块残碑拓片——那上面模糊的“三魂聚,传功醒”六个字,正是解开传功钵秘密的关键。
“林长老,你说这传功钵需集齐三魂石才能完全激活?”静玄师太捻着念珠,目光落在拓片上,“老衲年轻时曾在藏经阁见过一本《丐帮秘史》,里面提过初代帮主曾在敦煌莫高窟留有遗物,只是当时以为是江湖传闻,未曾深究。”
我连忙点头,将青铜丐钵从怀中取出。钵身符文在晨光下泛着淡金色微光,与拓片上的字迹隐隐呼应:“师太,这青铜丐钵就是传功钵的初代形态,之前在寒山寺拿到的水魂玉已经让它解锁了防御技能。现在从您这儿得知第二个线索在敦煌,看来必须尽快动身。”
苏晴突然插话,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师父,弟子愿随林长老一同前往。幽冥教与蒙古勾结,敦煌地处西北边境,必然危机四伏,多个人多份照应。”
静玄师太沉吟片刻,最终颔首:“也好,你随林长老前去,务必护他周全。记住,峨眉与丐帮已是盟友,此行不仅是为丐帮寻物,更是为抵挡蒙古、守护江湖大义。”
离开峨眉前,我们在山门外举行了简单的结盟仪式。静玄师太亲手将峨眉派的玄铁令牌交给我,令牌上刻着“唇齿相依”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让我想起在钱塘分舵与李嵩对峙时的决绝。苏晴则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腰间佩剑寒光凛冽,与之前在峨眉后山陷阱中冷静布局的模样判若两人。
“没想到你不仅剑法好,设陷阱也这么厉害。”我忍不住打趣,想起昨日她用藤蔓和落石将幽冥教教徒困在山谷中的场景。
苏晴脸颊微红,翻身上马:“这是师父教的‘因地制宜’之术,对付那些邪祟,就得用些出其不意的手段。对了,我们接下来怎么走?直接去敦煌吗?”
我掏出地图,指着上面标记的路线:“先到汉中,那里有丐帮的分舵,我们可以补给粮草,顺便打探一下蒙古在西北的动向。之前在敦煌遇到的西夏一品堂弟子说,蒙古正在拉拢西夏,要是他们真的结盟,我们去敦煌的路就更难走了。”
刚出峨眉地界,就遇到了前来接应的陈默。他骑着一匹黑马,风尘仆仆,看到我们立刻翻身下马:“林长老,苏姑娘,襄阳那边传来急报,柳长风最近和蒙古密使走得很近,耶律齐帮主让您务必尽快处理完敦煌的事赶回襄阳。”
我心里一紧,柳长风一直对污衣派心怀不满,之前在粮仓账目上动手脚被我识破,现在又勾结蒙古,恐怕没什么好事。“看来我们得加快速度了。”我将急报塞进怀中,“陈默,你先去汉中分舵安排补给,我们随后就到。”
三日后,我们抵达汉中。分舵舵主是个名叫马六的七袋长老,性格豪爽,见到我们立刻摆开宴席。酒过三巡,马六压低声音说:“林长老,最近蒙古在西北动作频频,不仅增兵西夏边境,还派人在敦煌一带搜查,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找传功钵。”我直言不讳,将青铜丐钵放在桌上,“这东西是丐帮的镇帮之宝,也是蒙古想要控制丐帮的关键。我们这次去敦煌,就是为了找到激活它的第二块魂石——山魂石。”
马六倒吸一口凉气,连忙起身行礼:“原来是为了这件大事!分舵里有几个弟子是敦煌本地人,熟悉那里的地形,我让他们跟你们一起去。”
次日清晨,我们带着两名敦煌本地的丐帮弟子出发。一路向西,景色逐渐变得荒凉,原本的良田变成了戈壁,偶尔能看到被风沙掩埋的村落废墟。苏晴勒住马,望着远处的沙丘感叹:“真没想到南宋的边境竟是这般模样,难怪蒙古人能在这里来去自如。”
“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确实容易被蒙古骑兵突袭。”陈默指着前方的一处驿站,“我们今晚就在那里歇脚,听说驿站的掌柜是丐帮的暗桩,能给我们提供蒙古的最新情报。”
驿站里的客人不多,大多是往来的商人和行脚僧。掌柜见我们亮出丐帮令牌,立刻将我们领进后院的密室。“林长老,你们来得正好,昨晚刚收到消息,蒙古派了一支百人小队驻守在莫高窟附近,严禁任何人靠近。”
“看来他们已经知道山魂石在莫高窟了。”我皱起眉头,“掌柜的,你知道莫高窟里有没有什么秘密通道?我们总不能硬闯。”
掌柜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图纸,铺在桌上:“这是我年轻时去莫高窟上香时画的,里面有几个藏经洞之间的密道,或许能帮你们避开蒙古人的耳目。不过密道里有很多流沙陷阱,得小心行事。”
我们连夜研究图纸,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出发。抵达莫高窟时,已是正午,阳光炙烤着戈壁,空气都变得扭曲。远远望去,莫高窟的崖壁上布满了洞窟,蒙古士兵的身影在栈道上巡逻,戒备森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