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漠小组记录沙粒区菌丝:阿沙宝发现 “沙粒湿度三成、撒少量草木灰(提供养分)时,菌丝会缓慢包裹沙粒,减少风蚀”,湿度超过五成时,菌丝会过度生长,需要及时通风降低湿度;
雾沼小组记录露水区菌丝:阿雾宝发现 “露水清澈、沼泥湿度四成时,菌丝会吸附岩粉团,不让它污染沼生草”,露水浑浊时,菌丝会变得活跃,需要先冲清水再调节湿度;
岩林小组记录岩片区菌丝:阿石宝发现 “岩片温度微凉、表面有薄水时,菌丝会顺着裂纹生长,修复裂纹”,温度过高时,菌丝会收缩,需要遮阳降温;
河泽小组记录河水区菌丝:阿浪宝发现 “河水微生物数量 100 次 / 时辰、水流速度每时辰两桶时,菌丝会帮助微生物繁殖”,微生物过少时,需要往水里加少量沼泥,给菌丝提供养分。
各小组把观察结果及时补充到 “共生菌观察手记” 里,还加了 “协同口诀”:“沙粒三成湿,草木灰少许;露水清,沼泥四;岩片凉,薄水依;河水活,菌助力。”
第二阶段是 “共生菌协同应用”—— 根据观察结果,各部落开始与共生菌协同行动:
风漠部落每天调节沙粒湿度到三成,撒少量草木灰,菌丝慢慢包裹沙粒,形成 “防护网”,风蚀纹路从之前的两寸减少到半寸;
雾沼部落先冲清水让露水变清,再把沼泥湿度调到四成,菌丝吸附岩粉团后,露水慢慢恢复清澈,沼生草叶片上的菌丝也开始帮助草叶吸收养分,变得更绿;
岩林部落给岩片遮阳降温,保持表面薄水,菌丝顺着裂纹生长,三天后,岩片的裂纹从五道减少到两道,不再渗出岩粉;
河泽部落往水里加少量沼泥,给菌丝提供养分,菌丝帮助微生物繁殖,五天后,微生物活动频率从 60 次恢复到 120 次,菌丝海绵慢慢散开,滤水芦苇恢复透水,水流速度回到每时辰三桶。
更让人惊喜的是,共生菌还带来了意外的帮助:沙粒区的菌丝防护网减少了沙粒流失,雾沼区的菌丝帮助沼生草吸收养分,岩片区的菌丝修复了岩脉漏洞,河泽区的菌丝净化了河水 —— 交叉经验林里的树木,也因为菌丝的存在,新枝长得比往年更粗壮。
第三阶段是 “协同机制完善”—— 全族一起制定 “共生菌协同规则”:
每日清晨,各小组检查共生菌状态,记录在观察手记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每周召开 “共生菌协同会”,分享观察到的新习性,更新协同方法;
孩子们负责 “菌丝信使” 工作,每天在各区域之间传递共生菌状态信息,确保各部落协同调整;
禁止随意清除菌丝,若菌丝过度生长,需按 “调节环境” 的方法控制,而非直接破坏。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阿沙宝在调节沙粒湿度时,不小心调到了四成,菌丝过度生长,又形成了发光沙团;阿雾宝在冲清水时,水量太多,露水变浑浊,菌丝变得活跃,吸附了更多岩粉团。好在孩子们及时发现,阿沙宝按手记 “过度生长需通风” 的方法,增加了沙堆旁的通风木扇,菌丝慢慢恢复正常;阿雾宝按 “露水浑浊需减少清水” 的方法,调整了浇水量,露水也逐渐变清。
春末的时候,“共生菌观察手记” 已经记录了二十多条共生菌习性,协同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各部落与共生菌配合默契,沙粒区风蚀减少,雾沼区露水清澈,岩片区裂纹修复,河泽区微生物活跃 —— 天下城的生态,因为新物种的加入,变得比以往更稳定、更有活力。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交叉经验林旁点燃。阿沙宝和阿沙一起检查沙粒区的菌丝,阿雾宝和阿雾一起观察露水区的菌丝,阿石宝和阿石一起查看岩片区的菌丝,阿浪宝和阿浪一起记录河泽区的菌丝;孩子们举着 “共生菌观察手记”,在篝火旁唱着新的协同口诀:“沙粒湿,菌来护;露水清,菌来助;岩片裂,菌来补;河水活,菌来促……”
龙弈站在篝火旁,看着菌丝在火光下泛着的淡蓝色微光,看着大家与新物种和谐共处的身影,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 “天下”,从来不是靠固定的经验或方法守护,是靠我们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生命,以协同的智慧与自然共生 —— 生态会出现新物种,环境会发生新变化,但只要我们愿意学习、愿意配合、愿意共创,就没有守护不了的家园,没有应对不了的挑战。
开春的时候,交叉经验林旁立了块 “共生菌碑”,碑上刻着 “菌生生态,共生共荣” 十二个字,碑旁种了片 “共生菌田”,田里的作物在菌丝的帮助下长得格外茁壮,田边放着 “共生菌观察手记” 的拓片。每天都有人来这里,观察菌丝、记录习性、协同调整 —— 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代人的生态地,是所有愿意以包容的心态、协同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共生的人的精神圣地,是真正 “万物共生,天下永盛” 的天下。
喜欢异世谋主:乱世定鼎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异世谋主:乱世定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