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把天下城 “技艺传承林” 的树叶染成橙红,林旁 “代际技艺碑” 上的 “技艺传身,代际共守” 刻字还沾着晨露,可岩林部落的首领阿岩松却带着族人扛着岩纹探测锤站在林外,锤尖敲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 “笃笃” 声:“我们靠‘岩脉技艺’活了百年!岩脉储水比你们的河泽蓄水更稳,岩纹辨灾比你们的观云测险更准 —— 要是早学我们的探岩术,也不会让岩脉渗水淹了半亩共生田!”
话音未落,河泽部落的阿浪跌跌撞撞跑来,手里攥着根被河水泡胀的芦苇辨水工具,工具上的波纹刻度已模糊不清:“岩脉渗水倒灌了!按‘三指按水’的身体记忆技艺,我们只懂测河水流速,却不知道怎么堵岩脉裂缝,刚才想挖沟排水,反而让水渗得更快,淤泥全被泡成了稀泥!”
争吵声中,地底部落的阿壤扛着块布满异常纹路的热泉岩石赶来,岩石上的纹路比往常宽了三倍:“岩纹预示热泉要喷发!按‘掌心贴壁’的技艺,我们只懂测温度,却看不懂岩纹里的预警 —— 阿岩松说‘要按岩脉走向挖导流道’,可我们连‘岩纹疏密代表什么’都不知道,再这样,热泉区的作物就要全被喷毁了!”
龙弈心里一沉 —— 昨夜查看 “技艺交互瓶”(孩子们用密封瓶保存的岩林与天下城生态样本对比,如岩脉渗水、异常岩纹、泡胀的淤泥)时,发现瓶里的岩脉渗水样本比预期多了五成,当时没料到岩林部落的 “岩脉技艺” 会与现有技艺体系产生认知壁垒,更没防住地质危机与生态逻辑重构会让刚成型的身体记忆技艺陷入适配困境。更糟的是,当天上午,技艺传承林旁的 “技艺互联榜” 被人涂了泥:岩林部落的人在 “岩脉技艺” 旁画了个圈,河泽、云海、地底部落则在 “探岩” 上写了 “不懂”,甚至有人说 “不如把岩林人赶出去,省得添麻烦”—— 代际技艺体系第一次因 “多文明技艺冲突” 陷入全域危机。
阿蛊抱着装着被淹麦苗的陶盆赶来,盆里的麦苗叶子发黄,根须泡得发白:“巫蛊部落的古籍里没记过‘岩脉技艺’!可这岩脉渗水确实要靠探岩术堵裂缝,光靠我们的辨水、观云、测热技艺,根本找不到渗水源头 —— 阿岩松的人肯教,可我们连最基础的‘岩锤敲声辨虚实’都学不会!”
阿豆抱着 “技艺交互瓶” 蹲在涂泥的互联榜旁哭:“瓶里记着阿岩松叔叔的岩锤敲声样本 —— 实岩敲着‘笃笃’响,空岩敲着‘空空’响;还有岩纹记录‘密则裂缝小,疏则裂缝大’!这些技艺和我们的身体记忆技艺能一起用,为什么大家不肯试……”
阿岩松却摇着头,举起岩纹探测锤:“你们的技艺只懂‘水、云、热’,我们的岩脉技艺要‘懂岩、懂纹、懂脉’—— 不是我们不肯教,是你们连‘岩锤敲三下辨虚实’都学不会,万一按错岩脉走向挖导流道,反而会让热泉喷发得更厉害!”
龙弈没让矛盾继续发酵,只让阿豆把岩林部落、各文明代表、老辈与年轻辈、“符号监督队” 的孩子都召集到技艺传承林旁。他打开 “技艺交互瓶”,将岩脉渗水、异常岩纹、泡胀淤泥并列展示:“技艺不是某一个文明的‘专属武器’,是能跨文明互联的‘生态工具’!岩林的‘岩脉储水’是‘用岩石存水’,河泽的‘芦苇辨水’是‘用水流补水’;岩林的‘岩纹辨灾’是‘用纹路预警’,地底的‘掌心测热’是‘用温度预判’—— 这些技艺的本质都是‘护田、保生态’,只是方法不同!今天,我们建‘技艺互联图谱’,让各文明技艺各展所长、互相补位,把认知壁垒变成融合动力,行不行?”
阿岩松沉默了很久,从怀里掏出片刻着岩脉分布图的岩石片:“我们不是要垄断技艺,是怕你们不懂岩脉脾气乱操作。图谱可以这样画:第一,‘核心技艺互联’(岩林‘岩脉探漏’与河泽‘辨水定位’互联,解决渗水问题;岩林‘岩纹预警’与地底‘测热预判’互联,应对热泉喷发),用褐线标注互补点;第二,‘分层教学实践’(岩林部落教基础探岩术,如‘岩锤敲声辨虚实、岩纹疏密辨裂缝’;天下城教岩林部落身体记忆技艺,如‘三指按水、掌心测热’);第三,‘孩童交互记录’(孩子们用技艺交互瓶记录每天的互联效果,如‘岩锤探漏 + 辨水定位,半小时找到渗水源头’‘岩纹预警 + 测热预判,提前一天挖好导流道’)—— 这样既保各文明技艺本质,又能一起应对地质危机,好不好?”
阿浪立刻点头:“我们愿意学岩锤敲声!只要能堵住渗水裂缝,再难我也学!” 阿壤也补充:“我们可以教岩林人掌心测热,让他们知道怎么结合岩纹与温度判断热泉情况,这样他们的预警会更准!”
“技艺互联行动” 很快展开,分了 “三阶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