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把天下城 “本质技艺林” 的树叶染成金红,林旁 “技艺本质碑” 上的 “本质为根,技艺为叶” 刻字还沾着晨露,可河泽部落的老族叔阿泊却把年轻族人阿浪手里的 “云 - 水 - 热协同辨生态图” 摔在地上,图纸上的融合技艺标注被踩得模糊:“我们河泽的本质是‘辨水流、护淤泥’,哪来的‘还要看云象、测热度’!老祖宗传的本质不能改,你们这样乱融合,迟早把河泽的根基搞垮!”
阿浪急得涨红了脸,捡起图纸护在怀里:“这不是乱融合!昨天河泽淤泥突然发臭,按单一‘辨水流’本质根本找不出原因,是靠‘看云象辨气流杂质 + 测热度看微生物活性’才发现,是云海气流带的杂质掉进淤泥,又遇热让微生物失衡 —— 再守着单一本质,整个河泽的淤泥都要废了!”
话音未落,云海部落的阿云跌跌撞撞跑来,手里攥着块沾着黑色杂质的云纹木杖,木杖上的气流纹路早已黯淡:“气流里有特殊杂质!按‘观云象辨气流’的单一本质,我们只知道气流来源,却不知道杂质会污染河泽、影响聚云 —— 刚才聚云时,杂质沾在云团上,下的‘云水滴’全是黑的,浇到麦田里,苗叶都开始发黄!”
龙弈心里一沉 —— 昨夜查看 “本质变异盲盒”(孩子们用密封盒保存的生态变异样本与多本质融合数据,如含杂质气流、失衡淤泥、污染云水滴)时,发现盒里的多本质融合判断准确率比单一本质高了六成,当时没料到老部落会因 “本质认知霸权” 拒绝融合,更没防住 “复合型生态变异” 会让刚稳固的本质认知体系瞬间失灵。更糟的是,当天上午,本质技艺林旁的 “本质融合榜” 被人涂了泥:老部落的人在 “多本质融合” 旁画了个叉,年轻辈则在 “单本质失效” 上写了 “要改”,甚至有人说 “不如回到各守单本质的时代,省得互相指责”—— 技艺本质体系第一次因 “认知霸权与生态变异” 陷入融合危机。
阿蛊抱着装着发黄苗叶的陶盆赶来,盆里的苗叶边缘发黑,叶脉里还缠着细小的黑色杂质:“巫蛊部落的古籍里没记过‘气流杂质污染’!按‘单一本质判断’,只能看出苗叶是‘中毒’,却不知道毒来自气流还是淤泥 —— 年轻辈的‘多本质融合法’能同时测气流、淤泥、土壤,可老辈不让用,再这样,麦田就要全枯了!”
争吵声中,地表部落的阿禾扛着半袋发黑的麦种跑来,袋口的种子沾着黑色杂质,一捏就碎:“按‘判土干湿度’的单一本质,土壤湿度刚好,可麦种还是发不了芽!阿浪说‘要测土壤里的气流杂质残留’,阿泊老族叔却说‘河泽人别管地表的事’—— 再不让用融合法,今年的麦种都要浪费了!”
阿豆抱着 “本质变异盲盒” 蹲在涂泥的融合榜旁哭:“盲盒里记着‘气流杂质 + 淤泥微生物失衡 = 淤泥发臭’‘含杂质云水滴 + 土壤 = 苗叶发黄’!多本质融合不是丢单一本质,是把河泽的‘辨水’、云海的‘观云’、地底的‘测热’合在一起,比单一本质更准 —— 为什么老辈不肯试……”
阿泊却摇着头,指着技艺本质碑:“碑上刻的是‘本质为根’,不是‘本质乱融’!单一本质能扛过干旱、水涝,怎么到你们这就守不住了?我看是你们太急着创新,把老祖宗的根都丢了!”
龙弈没让矛盾继续发酵,只让阿豆把各部落老辈与年轻辈、河泽部落、云海部落、“符号监督队” 的孩子都召集到本质技艺林旁。他举起 “本质变异盲盒”,将含杂质气流、失衡淤泥、污染云水滴并列展示:“本质不是某一个文明的‘私产’,是能跟着生态变异融合的‘活认知’!单一本质是‘溪流’,多本质融合是‘江河’—— 溪流能解渴,可遇到大旱大涝,只有江河能扛住!今天,我们建‘本质融合公约’,既守单一本质的根,又拓多本质融合的路,让本质认知能应对生态变异,行不行?”
阿云爷爷沉默了很久,从怀里掏出片泛着光的云纹木片,上面刻着 “云海本质祖训:观云辨万物,非仅辨气流”:“我年轻时,遇到过气流带沙的变异,就是靠‘观云 + 辨沙’的融合法才活下来 —— 单一本质是根,融合是让根长得更壮。公约可以这样定:第一,‘单本质保留’(各文明继续传河泽‘辨水’、云海‘观云’、地底‘测热’、地表‘判土’的单一本质,这是根,不能丢);第二,‘多本质融合’(在生态变异时,允许用‘多本质融合法’:河泽辨水时加观云测杂质,云海观云时加测热看影响,地表判土时加辨水看残留);第三,‘变异共探’(遇到新生态变异,老辈带年轻辈一起用融合法探索,孩子们的‘本质变异盲盒’每月更新,记录融合判断结果,不让任何一方垄断本质解释权)—— 这样既保根,又能融合,好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