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明技艺共生盟” 很快运转起来,无界共生台旁的试验田里,每天都能看到各部落人互教互学的身影:
石海部落的阿砾带着云海族人蹲在石堆旁,教他们辨石纹:“横纹像水波,能量走得慢,适合滤水;竖纹像树干,能量走得快,适合温土 —— 你们看这块玄武岩,竖纹密,用它导能去麦田,土很快就能暖起来。” 阿雾跟着学了五天,终于能凭石纹判断能量走向,第一次用石脉能量辅助聚云,聚水量比之前多了三成。
地底部落的阿壤带着石海族人在热泉边练控温:“石脉能量冷,热泉能量热,两者混在一起,温度要调到‘温手不烫’,才能激活石土。” 石海的年轻族人阿岩跟着调了十次,终于掌握了 “冷热混能” 的技巧,把试验田的石土温度从冰冷调到了适宜播种的温度。
地表部落的阿禾带着所有人在试验田旁学辨土:“石土要捏着硬但不散,说明能量够;普通土要捏着软但不粘,说明湿度够 —— 两种土混种时,石土占三成,普通土占七成,麦根才不会被石粒扎伤。” 大家跟着试种,仅一周,试验田里的麦苗就冒出了嫩绿的芽。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石海部落的人学 “手动聚云” 时,总掌握不好掌心相对的力度,聚的云要么散得快,要么含水量少;云海部落的人学 “石脉导能” 时,没按石纹走向导能,把一块试验田的石脉震出了细缝,能量泄露导致麦苗枯萎 —— 技艺互学刚有起色,又因 “技艺适配差异” 与 “操作失误” 遇阻。
阿豆突然想到 “技艺互补法”,她让石海族人用石片制作 “聚云辅助板”,板上刻着与掌心适配的凹槽,帮他们掌握聚云力度;让云海族人在导能的石脉旁画 “石纹指引线”,按线导能就不会出错。阿砾看着石片辅助板,笑着说:“原来你们的技艺也能帮我们补短板,这才是真的共生!”
秋末的时候,“跨文明技艺共生册” 已经记录了二十多种适配方法:“石纹竖密 + 云气慢聚 = 高含水云团”“石土三成 + 普通土七成 + 热泉温调 = 高产麦田”“石脉横纹 + 热泉通道 = 高效滤水”—— 无界共生台旁的试验田,产量比普通麦田高了四成;山涧隐泉的水量,因石脉辅助聚云恢复了正常;石海部落的石土,也因热力调温变成了能种粮的沃土。
阿砾拿着共生技艺册,对龙弈说:“以前总觉得‘石脉本源只能守石海’,现在才知道,把技艺教给别人,反而能让石脉能量发挥更大的用处 —— 你们的云气帮我们聚水,你们的热力帮我们温土,我们的石脉帮你们稳能量,这才是共生该有的样子。”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无界共生台旁点燃。石海部落的人弹着玄武岩琴,唱着 “石纹导能歌”;云海部落的人弹着云纹木琴,唱着 “云气聚水歌”;地底和地表部落的人围着篝火跳 “技艺共生舞”,舞步里既有辨石纹的动作,又有聚云、控热的姿势;孩子们举着 “共生技艺镜”,在火光下展示各文明技艺交织的画面 —— 没有了技艺壁垒,没有了认知隔阂,天下城的共生体系,终于在互学互鉴中变得完整。
龙弈站在篝火旁,看着 “本源技艺碑” 旁新增的 “技艺共生榜”,上面写满了各部落互教互学的成果;看着不同文明的人围在一起分享食物、讨论技艺的身影,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 “天下”,从来不是靠某一种技艺守护,也不是靠某一个文明支撑,是靠 “技艺互学、生态互适” 的共生智慧 —— 石海的石脉、云海的云气、地底的热力、地表的麦田,这些技艺不是 “互相隔绝的墙”,是 “彼此支撑的桥”。只要愿意放下 “文明专属” 的执念,把技艺教给彼此,把适配留给实践,就能在任何未知的生态挑战面前站稳脚跟,让天下城的共生之火,永远燃烧。
开春的时候,无界共生台旁立了块 “技艺共生碑”,碑上刻着 “技艺无界,共生为魂,天下共融” 十二个字,碑旁种了片 “共生技艺林”,每棵树都由不同部落的人共同栽种,树下埋着装有 “跨文明技艺共生册” 的石盒。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学新技艺、试新适配、补新记录 —— 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个文明的技艺场,是所有愿意以技艺为桥、以共生为魂的人的精神圣地,是真正 “技艺共生,天下共融” 的天下。
喜欢异世谋主:乱世定鼎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异世谋主:乱世定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