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看着融合瓶里慢慢变清的水,终于点头:“我愿意学认潮纹!要是能借潮汐测准气流,总比现在瞎猜强。” 阿壤也扛着岩石凑过来:“退潮冲盐要是真管用,我们的热泉通道也能少堵几次 —— 只是你们要教我们算潮时,别等潮水来了还没准备好。”
“海陆本源共生行动” 立刻展开。清晨,潮汐部落的阿汐带着大家在海边认潮纹:“你们看,今天的潮纹又圆又粗,是大潮,涨潮时会漫过三道堤;要是潮纹细得像头发,就是小潮,只到第一道堤。” 孩子们拿着贝壳跟着学,把潮纹画在融合瓶的标签上,旁边标上 “对应潮高”。
上午,云海部落的阿雾跟着阿汐观月亮算潮时:“月亮升到头顶时开始涨潮,落到山后时开始退潮 —— 昨天我们算错了潮时,晚了半个时辰筑堤,才让潮水漫进麦田。” 阿云则带着年轻辈测气流:“涨潮时气流往内陆吹,云会往山里飘,不会下雨;退潮时气流往海边吹,云会聚集,容易下雨 —— 今天退潮,我们可以准备接雨水。”
下午,地底部落的阿壤带着族人在热泉通道旁挖引流沟:“等退潮时,就把海边的淡水引到这里冲盐块。” 阿汐蹲在沟边帮忙调整角度:“引流沟要朝退潮的方向,这样淡水才能顺着潮水的力气冲进通道,省得你们再用热泉煮盐。”
可新的问题很快出现。阿禾学筑堤时,没按潮汐部落说的 “大潮筑三道堤”,只筑了两道,结果大潮漫过第二道堤,又淹了半亩麦田;阿岩学冲盐时,没等退潮就引淡水,淡水被涨潮的咸水顶回来,反而让热泉通道的盐更多了 —— 融合行动刚有起色,又因 “潮汐细节掌握不足” 遇阻。
阿汐没急着指责,而是带着大家去看被淹的麦田和堵死的通道:“潮汐的规律不是只记大的,还要记小的 —— 大潮要筑三道堤,是因为潮水会有‘回涌’,两道堤挡不住;退潮冲盐要等潮水完全退下去,是因为涨潮时的咸水力气大,会把淡水顶回来。” 孩子们立刻在融合瓶的标签上补充 “潮汐细节”,还画了简易的 “筑堤步骤图” 和 “冲盐时间轴”。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按补充的细节操作:大潮前筑三道堤,每道堤之间种上耐盐的柳枝,挡住回涌的潮水;退潮后等半个时辰再引淡水,让淡水顺着退潮的力气冲进热泉通道。仅五天,热泉通道里的盐块就少了四成,麦田被淹的面积也缩小了一半 —— 海陆本源,终于从割裂走向了真正的融合。
秋末的时候,咸潮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淹的麦田重新抽出绿芽,热泉通道恢复了往日的热度,云海部落也能借潮汐测准气流,顺利等到了一场透雨。孩子们的 “潮汐 - 本源融合瓶” 摆满了传承馆,每个瓶里都装着不同潮时的样本,瓶壁上的关联图越来越完整:涨潮时 “观潮筑堤 + 观云测风”,退潮时 “引淡冲盐 + 热泉保温”,大潮时 “多堤防护 + 储水备用”,小潮时 “补堤修沟 + 云引雨水”—— 海陆生态的本源,终于织成了一张完整的共生网。
阿汐站在海边,看着远处归航的潮汐部落渔船,对龙弈说:“以前总觉得‘海边的本源只能守海边’,现在才知道,把潮汐的规律补进你们的本源里,既能帮你们挡盐,也能帮我们借云测风暴 —— 原来本源不是‘独有的根’,是‘能连起来的藤’,藤缠得越紧,生态就越牢。”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进化本源林旁点燃。潮汐部落的人弹着贝壳琴,唱着 “潮汐辨向歌”;云海部落的人吹着云纹笛,唱着 “观云引雨歌”;地底部落的人敲着热泉岩石,唱着 “化盐保温歌”;孩子们举着 “潮汐 - 本源融合瓶”,在篝火旁念着融合效果:“退潮冲盐少三成,涨潮筑堤保麦田,观云测风准又快……” 阿逆也来了,他手里拿着帮孩子们画的 “海陆本源共生网” 拓片,上面的潮汐、云、泉、热线条交织在一起,像一张护着天下城的网。
龙弈站在篝火旁,看着 “本源进化碑” 旁新增的 “海陆融源榜”,上面写满了各部落的融合成果;看着潮汐部落与其他部落互相递着海鱼和麦饼,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 “天下”,从来不是靠某一片生态的本源守护,是靠海陆空各文明本源的 “融而不丢、合而不同”—— 潮汐的规律、云海的气流、地底的热泉、地表的泉水,这些本源不是 “互相排斥的墙”,是 “彼此支撑的桥”,桥连得越多,天下城的生态共同体就越牢固,不管未来遇到多少海陆生态的挑战,只要这张共生网还在,天下城就永远能守住这片家园。
开春的时候,进化本源林旁立了块 “海陆融源碑”,碑上刻着 “海陆同源,本源共融,天下共守” 十二个字,碑旁种了片 “潮汐 - 本源共生田”,田里种着耐盐的麦种和潮汐部落带来的海菜,田边放着孩子们的 “潮汐 - 本源融合瓶”。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学认潮纹、观云测风、引淡冲盐 —— 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个生态的共生田,是所有愿意以本源为藤、以融合为网,守护海陆全域生态的人的精神圣地,是真正 “海陆融源,天下永宁” 的天下。
喜欢异世谋主:乱世定鼎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异世谋主:乱世定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