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刚染黄天下城 “海陆共生林” 的树叶,近海礁石上的 “海陆双生契约” 碑还沾着晨露,可远洋传声木却传来急促的敲击声 —— 新加入双生契约的远洋小部落首领阿渔,声音带着慌乱:“我们按契约该交的三成渔获,被倒秋寒冻没了!鱼苗全翻了肚皮,渔网也被冰碴划烂了,要是还按原条款补渔获,部落人冬天就要饿肚子!”
话音未落,陆地负责渔获交换的阿石匆匆赶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交换记录:“已经三个月了!阿渔部落只交过一次渔获,这次又说冻没了,要是都像他们这样,我们的麦田没渔粪肥,明年就要减产!双生契约不能只约束陆地,不约束远洋!”
争吵声中,巫蛊部落的阿蛊抱着装着冻伤鱼苗的陶盆跑来,盆里的鱼苗蔫蔫地浮在水面,鳞片泛着白:“倒秋寒比预期冷,抗毒鱼苗也扛不住!之前契约里没写‘极端天气下渔获减免’的条款,现在阿渔部落违约,我们的草籽也白送了,这契约还怎么守?”
龙弈心里一沉 —— 昨夜查看 “应急契约盲盒”(孩子们为应对契约突发状况做的盲盒,里面装着 “弹性条款建议”)时,发现盒里新增了 “极端天气应对” 的纸条,当时没料到倒秋寒会直接导致契约条款失效,更没考虑到新加入部落的执行能力差异。更糟的是,当天上午,海陆交换点的 “契约执行板” 被人涂了漆:陆地部落的人在 “渔获欠交” 旁画了个叉,阿渔部落的人则在 “极端天气” 旁画了个哭脸,甚至有小部落说 “要退出双生契约”—— 固定契约第一次在 “执行代差” 与 “突发状况” 面前失灵。
阿豆抱着 “应急契约盲盒” 蹲在执行板旁哭:“盲盒里记着阿渔叔叔帮我们修渔网、阿石哥哥教他们辨麦种的事,现在怎么连板上的字都要涂……” 龙弈没立刻责怪谁,只让阿豆通过传声木召集新老远洋部落、陆地各部落、巫蛊部落的代表,再把 “符号监督队” 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去阿渔部落查看冻伤情况,一组跟着阿蛊研究鱼苗御寒方法。
他打开 “应急契约盲盒”,拿出里面的弹性条款建议:“孩子们早就想到,天气会变,执行能力会有差异,所以写了‘极端天气可减免渔获,用其他资源补’‘老部落帮新部落提升执行能力’的建议 —— 双生契约不是刻在石头上的死规矩,是要跟着实际情况变的活约定!”
阿舶作为老远洋部落代表,沉默了很久,从怀里掏出片磨损的贝甲,上面刻着老部落的执行笔记:“我们刚加入时,也犯过交不出渔获的错,是陆地部落帮我们修船,才慢慢跟上。阿渔部落不是故意违约,是没经验、遇天灾。我们可以在契约里加‘弹性补充册’:第一,极端天气下,欠交的渔获可用木材、贝壳等资源抵;第二,老远洋部落派五人去阿渔部落教捕鱼、防霜冻,陆地派三人教种耐冻麦,帮他们度过冬天;第三,每月加一次‘契约沟通会’,有问题及时改,不攒到违约才说。”
阿石皱着眉问:“用木材抵渔获,我们的麦田怎么办?渔粪肥不能少啊!” 阿蛊立刻说:“巫蛊部落有‘草木肥配方’,用远洋的木材烧灰,混上陆地的麦秆,肥效不比渔粪差!我们可以教大家做草木肥,这样既抵了欠账,麦田也有肥。”
阿渔红了脸,声音带着愧疚:“我们不该一遇到事就说退出,愿意按弹性条款来!以后一定好好学捕鱼、学防霜冻,不拖大家后腿。”
“契约弹性补充册” 的签订仪式选在海陆共生林旁。阿渔代表新远洋部落盖了贝壳印,阿石盖了麦秆印,阿舶盖了老远洋部落的贝甲印,孩子们则在补充册旁画了 “老带新”“木换肥” 的图案。仪式结束后,老远洋部落的水手们立刻跟着阿渔去修船、教防霜冻技巧;陆地的农夫们扛着麦种和麦秆,去阿渔部落教种耐冻麦、做草木肥;巫蛊部落的人则带着草木肥配方,帮陆地麦田改良土壤 —— 双生契约第一次从 “固定约束” 变成 “动态互助”。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阿渔部落的人学捕鱼时,总怕弄坏渔网,放不开手脚;老远洋部落的水手们没耐心,教了两天就想走;陆地的农夫们因为 “要帮阿渔部落种麦,耽误了自家麦田的秋收”,开始抱怨 “帮人帮出麻烦”。阿舶急得直跺脚:“再这样,弹性条款也没用!新部落学不会,老部落不愿教,陆地还抱怨,契约又要断了!”
龙弈没慌,带着孩子们的 “应急契约盲盒” 去各帮扶点。盲盒里有孩子们画的 “耐心教”“互相帮” 的漫画,还有 “帮扶奖励条”—— 谁教得好、学得快,就能在契约沟通会上得 “共生奖”,奖一袋抗毒草籽或耐冻麦种。“你们看,” 龙弈指着漫画,“孩子们都知道,帮人不是麻烦,是在帮以后的自己 —— 要是阿渔部落学好了,明年就能多交渔获,大家都能受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