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能挣点钱,二来也省得这些破烂占地方。
一条旧褥子、几块破布、一个破铜盆,还有几个铜把手和一些锈迹斑斑的废铁。
她把东西捆好塞进麻袋,往肩上一背,拿着破铜盆便走向废品收购站。
那家收购站离轧钢厂不远,据说跟厂里也有些关系。原本是轧钢厂自己开的,后来似乎归了公家,她也不太清楚。
不过有一点挺好:只要是厂里人来卖废品,秤都给得高高的,多少能占些便宜。
走了半个多小时,总算到了废品收购站。
院子里很宽敞,她一进门就瞧见一个熟人——头戴白帽、身穿蓝大褂,还戴着套袖,一身工作服显得十分精神。
秦淮茹走上前喊道:“于莉?于莉?”
这位于莉正是三大爷家的大儿媳,秦淮茹没想到一进门就碰见她。
于莉本来正和工友聊天,听见有人叫自己,回头一看是秦淮茹,连忙走了过来。
“秦姐,你来卖废品啊?等着,我帮你称。”
于莉利落地接过麻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分门别类地挑拣过秤。
秦淮茹四下打量:“于莉,你们这儿还挺清闲的。”
于莉一边称着旧褥子、破衣服,一边抱怨:
“清闲是清闲,可工资也低呀。这地方又脏,我是干够了,要不是没别的办法……”
脏倒是真的,但要说收入低,秦淮茹不太信——明面工资不高,私下肯定另有门路。
她对这收购站一直很好奇,总觉得废品堆里藏着什么好东西,便问于莉:
“于莉,我能在你这儿转转看看吗?”
于莉很爽快:“想看就看呗,东西我帮你称,不会亏你的。不过这儿全是废品,也没什么好看的。”
“我就随便转转。”
得了允许,秦淮茹就在大院子里逛了起来。
破鞋、破衣服、破被褥,烂铁、烂铜、烂书本。走到角落,她甚至看到一堆骨头。
嚯,竟是一堆白骨,里头还有个完整的牛头骨,看得她心里发毛。
“于莉,你们连骨头也收?收骨头做什么用啊?”
于莉把破铜盆放上秤,答道:“谁知道呢。不过这骨头价钱还挺高。你要是有路子从肉摊弄到骨头,吃完再卖到这儿,说不定还能赚点。”
秦淮茹直翻白眼——她要真有门路买便宜骨头,也不至于缺这点钱。
她知道那不是人骨头,可看着实在瘆人,赶紧转身走开。
几步外有个棚子,底下堆满了废纸和旧书本。
她走过去翻了翻,那些书本大多都烂得不成样子,也没见到什么古籍或字画,仅有的几本完整的也都是建国后印刷的,不值什么钱。
倒是在里面发现了一张民国时期的旧报纸,是一九三零年的《红旗日报》,展开一看,满眼都是繁体字。
看惯了简体字的她,读起来有些费劲。随意扫了几眼,标题写着“?Y???T?混?鹩?益持?m”,觉得没什么意思。
这时于莉称完废品走了过来,看见秦淮茹正拿着一张报纸看,便打趣道:
“秦姐,这是捡到宝啦?”
秦淮茹回过神来,笑着摇头:“哪有什么宝贝啊,刚才看见那堆白骨,差点没把我吓坏。”
“不过于莉,我想找些旧报纸回去糊墙,你这儿卖的废品里,能拿点吗?”
于莉凑过来看了看她手里的旧报纸,见是民国时期的,也没太在意。这地方旧东西多的是,不缺这一张。
“只要不是太多,你直接拿去就行,不用买。”
秦淮茹却摆摆手:“那怎么行,你们是公家单位,我不能让你为难。”
她又仔细翻了翻,挑出二十多张民国旧报纸,至于那些破损或太脏的,她都没要。
拿这些旧报纸,也不是图赚钱,就是觉得挺有意思,毕竟是民国时候的东西,闲时翻翻也好。
“秦姐,你不多拿点?这些够用吗?”
秦淮茹看着眼前成堆的废纸,懒得再翻:“够了够了,拿多了也没用,咱们走吧。”
她抱着旧报纸,和于莉一起往回走。这一趟虽没找到什么值钱宝贝,但有这些旧报纸,她心里也挺满足。
嗯?……
走到半路,秦淮茹忽然停下脚步,目光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吸引,赶紧凑上前细看。
于莉走了一段发现她没跟上,回头好奇地问:“秦姐,你看那破车架子做什么?”
秦淮茹没应声,只是把堆在一旁的车架子翻过来瞧了瞧。见这自行车骨架大体完好,她眼睛顿时亮了。
她用手擦去车把下方的标志——居然是“飞鸽”牌的,这可是个大牌子。
“于莉,这个自行车架子,我能买走吗?”
于莉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没发烧呀,你买这破玩意儿干什么?都锈成这样了。”
于莉实在想不通,一个破车架子有什么好买的?
这车架真的就只剩骨架了,车轮、踏板、车座全都没有,只剩下一个车把和几根铁管,还处处是锈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