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改革制度

作品:楚国一统华夏|作者:公孙楚骏|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2:22:09|字数:6688字

随后,熊旅继续道:“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侍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车马仪仗,廷尉掌司法审判,典客掌外交事务,宗正掌王室宗族,治粟内史掌财政税收,少府掌皇室私产。九卿各司其职,皆对孤与三公负责,不得越权擅断。”

这一整套官制设计,既借鉴了秦国严密的中央集权体制,又吸收了齐国重贤任能的用人理念,更保留了楚国重视礼乐的传统。结构清晰,权责分明,堪称古今之创举。

芈启身为丞相,深知其中关键所在,当即进言:“大王,新官制虽已确立,但若无明文规定职责边界,日后难免推诿扯皮,甚至结党营私。臣请命制定《百官职责律》,将三公九卿及郡县官吏的职掌一一列明,刻于竹简,颁行天下,使人人知其所司,守其所职。”

“甚好。”熊旅满意点头,“此事便交由你负责,一月之内务必完成。孤要看到一部能让百官照章办事、百姓依规申诉的法典。”

“臣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芈启郑重叩首。

官制与地方制度既定,熊旅话锋一转,谈及经济民生,语气竟柔和了几分:

“其三,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农商并举’。”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广袤的南方沃野:“命治粟内史即刻派人前往各地,丈量土地,登记户籍。凡无主荒地,一律鼓励百姓开垦。新开垦者,三年内免征赋税,五年内减半征收。同时,在各县设立‘劝农使’,指导耕种技术,推广牛耕与铁犁。”

他又指向几处交通枢纽:“在郡、县设立‘市官’,统一管理市集交易,严禁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米价。统一度量衡标准,尺用楚尺,斗用官斗,秤用铁权,确保买卖公平。凡敢违令者,一经查实,没收全部货物,三年不得入市经商。”

此策一出,许多来自地方的官员眼前一亮。他们深知民间疾苦,常因豪强垄断粮食而引发饥荒骚乱。如今朝廷出手调控市场,实乃惠民之举。

最后,熊旅转向文化政策,语气温和却坚定:

“其四,文化上以楚文化为核心,促进融合。”

他望着殿外星空,缓缓说道:“楚地千里,江汉纵横,孕育了独特的语言、礼乐与风俗。孤决定,将楚语定为官方语言,楚礼定为官方礼仪。今后各级官吏奏事、学堂授课、律令颁布,皆须使用楚语。”

“但——”他话音一顿,加重语气,“我们不是要消灭其他文化,而是要包容并蓄。各国典籍,无论儒、墨、道、法、阴阳,皆应收录于新设的‘国家藏书阁’。各地学宫不仅要教授楚文化,也要讲授诸子百家之学。”

“尤其重要的是,不得强迫百姓改变旧俗。北方人祭祖用羊,南方人拜神用鱼,皆可保留。只要心向大楚,遵守国法,无论你是秦人、赵人、燕人,还是越人、巴人、濮人,皆是我楚国子民!”

殿内百官听着这一系列新政,从最初的震惊、疑虑,渐渐转为信服乃至敬佩。有人低声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政啊……不独尊一家,不偏废一地,兼收并蓄,泽被万方。”

御史大夫昭雎起身,神情激动:“大王的新政,兼顾了集权与民生,融合了文化与习俗,实乃万世之策。臣请命即刻颁行天下,让百姓早日知晓大王的仁政,也让四方夷狄明白,华夏正统,已归于楚!”

熊旅没有立即回应。他缓缓起身,走向那尊巍峨的九州鼎,双手抚上冰冷的鼎身,指尖划过那些古老的山川纹路。

良久,他低声道:“这鼎,曾承载过周天子的梦想。而今天下归一,它该承载新的使命。”

他猛然抬头,声音如洪钟震响:“孤的新政,非为一时之利,而是为华夏的长治久安。诸位当同心协力,推行新政,若有阻碍者,无论是贵族还是官吏,皆以国法论处!若有造福百姓者,孤必厚赏,传之后世!”

“臣等遵旨!”百官齐齐跪拜,伏地叩首,声音震得大殿梁柱嗡嗡作响,连窗外栖息的飞鸟都被惊起,扑棱棱飞向夜空。

那一夜,新政的竹简从王宫传出,经由驿站快马加鞭,送往天下三十六郡。每一座城池、每一个乡里,都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遥远的北方边境,一位老农正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驿卒骑马而来,大声宣读新政内容。老人听完,怔了许久,忽然眼眶湿润,喃喃道:“有生之年,还能看见太平……真好。”

一场席卷华夏的制度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而它的起点,正是那一尊沉默千年的九州鼎,和一个决心重塑天下的王者之心。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楚国一统华夏》,方便以后阅读楚国一统华夏第273章 改革制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楚国一统华夏第273章 改革制度并对楚国一统华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