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罢,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符,正是当年父亲临终所托的虎符残片,郑重置于案前:“此物随我三十余年,今日献还朝廷,以表忠心。臣只求一纸敕令,不负君恩,不负山河!”
熊旅微微颔首,亲自起身,走下三阶,亲手将其扶起:“卿素来稳重,孤信汝能成南方长城。日后若有难处,尽管奏报,朝廷必倾力支援。”
“封宗室熊炔为吴越侯,食邑九千户,掌吴越军政,镇守东南沿海!”
熊炔昂然出列,此人年轻英武,三十许岁,曾率楼船舰队横扫东海,剿灭倭寇巢穴三十六处,百姓称之为“海神将军”。他躬身拜下,声若洪钟:“臣熊炔誓死效忠!吴越之地,海道纵横,岛屿星罗。臣将重建水师,设立烽堠,编练渔丁为哨卒,凡有外寇犯境,必使其有去无回!且将在明州、泉州设市舶司,振兴海运,使我中华物产远播海外!”
他言语之间,已有经纬之策,非仅知用兵者也。台下几位老臣互相对视,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熊旅眼中亦掠过一丝欣慰:“善。海防亦国防,不可轻忽。你可调拨工部匠人,建造新型战舰,另设‘海学馆’,专研航海、天文、潮汐之术,为日后远洋奠基。”
“臣遵旨!”熊炔再拜,退至班列。
“封上将军养由基为安远侯,食邑八千户,统北疆三关兵马,镇守阴山一线!”
养由基缓步上前,银发束于铁盔之下,手中紧握那张随他征战半生的乌木长弓,弓弦微颤,似有龙吟。他虽年近花旬,然腰背挺直如松,双目炯炯有神。他跪地叩首,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老臣养由基,蒙大王不弃,委以北疆重任。匈奴屡犯边塞,烧杀劫掠,视我中原如牧场。老臣在此立誓:只要一口气在,便不让胡马南下一步!他日若见敌酋旗动,便是我箭出之时——必取其首级悬于雁门关头!”
说罢,他缓缓拉开弓弦,竟不用箭,只听“嗡”的一声,弓鸣如雷,震得殿角铜铃叮当作响。众人无不悚然动容——此乃“空弦慑敌”之技,传说中可退千军!
熊旅起身,亲自走下王座三阶,扶起养由基,声音柔和了几分:“卿乃国之柱石,孤愿以北方万里河山托付于卿。若他日风雪满关山,请记得,洛邑有人牵挂。”
老将军眼眶微红,重重叩首:“臣……定不负所托!”
掌声渐起,文武动容。
“封唐狡为平西侯,食邑七千户,主理西域事务,镇守玉门、阳关一带!”
唐狡出列,此人貌不惊人,然眼神灵动,精通多族语言,曾孤身深入西域十八国,周旋于诸部之间,带回大量地理图志与风土人情记录。他恭敬跪拜:“臣唐狡谢恩!西陲之地,虽荒凉偏远,却是丝绸之路咽喉所在。臣将以智谋为剑,以信义为盾,联络鄯善、龟兹、于阗诸国,共建互市,共抗北狄。同时广布耳目,探察匈奴动静,一旦有变,即刻飞骑报京!”
他取出一卷羊皮地图,摊开于地,竟是亲手绘制的《西域山川形势图》,细密标注各国方位、兵力、水源、商道,甚至还有各族婚丧习俗。“此图耗时三年而成,愿献于朝廷,以为西策之基。”
熊旅览图良久,叹道:“卿真奇才也!昔张骞凿空,今卿继之,丝绸之路必将再度繁荣。”
“封太傅伍举为文定侯,参议中枢机务,辅佐太子监国!”
伍举白须飘拂,稳步出列,深深一拜:“老臣伍举,承蒙大王厚爱,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太子仁孝聪慧,臣当竭尽所能,授以经史,导以德行,理以政务,使之成为一代明君,不负社稷所托!”
他语毕,从袖中取出一部手抄《贞观政要》,乃是多年批注心得:“此书臣已修订三载,愿呈太子殿下,望其以古为镜,知兴替,明得失。”
熊旅接过,亲自置于案上:“此书,孤亦当常读。”
“封御史大夫苏从为谏议侯,掌监察台,纠劾百官,直言无讳!”
苏从面容刚毅,上前跪拜,语气铿锵:“臣苏从,生性愚直,不避权贵。今日得此重任,必日夜惕厉,监察朝堂内外。若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者,不论亲疏高低,必弹劾到底!宁得罪一人,不负天下苍生!”
他目光扫过群臣,不少人下意识低头回避。这位“铁面御史”,谁人不知?他曾因弹劾一位亲王贪腐,被贬三年,归来后依旧不改其志。
熊旅望着这六位股肱之臣,久久未语,终是缓缓抬手,命内侍捧上六枚青铜印玺与竹制符节。
印玺雕刻精美,各有铭文:“荆襄侯印”“吴越侯章”“安远侯符”……每一枚都凝聚着权力与责任。符节剖为两半,一半交予诸侯,一半藏于中枢兰台,日后调兵遣将、传递密令,皆以此为凭。
“诸位皆是我大楚栋梁,亦是华夏安宁之所系。”熊旅环视众人,声音渐扬,“孤所望于尔等者,不止于御敌守土,更在于安民教化。到了封地,莫要只知建府邸、蓄私兵、收赋税。当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设立学堂,让孩童识字读书;当体察民情,减免苛捐,赈济灾荒,使百姓安居乐业。唯有民心稳固,边疆才能长久太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