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有些犹豫:“殿下,军中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熊涛学着熊旅的语气说道,虽然声音还带着稚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他们又不是敌人,迷路了而已。”
熊昭也点头附和:“对,王叔说过,要让南疆的百姓知道,楚军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帮他们的。”
校尉见两位殿下都这么说,便不再迟疑,吩咐士兵引着骆越人往营地走。那几个骆越人起初还有些害怕,见这两个穿着不像普通士兵的少年少女并无恶意,才渐渐放松下来,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妇人,还对着熊涛和熊昭弯腰行了个礼。
等一行人回到营地时,暮色已像浸了墨的棉布,缓缓罩住了草原。炊事兵早已升起了篝火,锅里的肉粥咕嘟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熊涛看着那两个骆越孩童被领到篝火边,捧着陶碗狼吞虎咽,粥汁顺着嘴角往下流也顾不上擦,忽然挠了挠头,凑到熊昭身边:“昭弟,你看他们连路都认不清,明天我教他们骑马吧?”
熊昭正看着通事给骆越人分发衣物,闻言愣了愣:“教他们骑马?”
“嗯。”熊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学会了骑马,在山里跑起来就快了,以后就算迷路,也能早点找到出路。”他想起自己骑马时的自在,觉得这是件顶好的事。
熊昭想了想,忽然笑了:“好啊,那我教他们认地图。”她从怀里掏出一卷简易的南疆地形草图,“我把山里的河流、关口都画出来,他们照着图走,就不容易迷路了。”
夜色渐深,草原上的篝火越烧越旺。骆越人渐渐放下了拘谨,那两个孩童已经和营里几个年纪相仿的小卒玩到了一起,用彼此都不太懂的语言比划着,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熊涛和熊昭坐在火堆旁,听着骆越妇人哼起古老的歌谣,那歌声婉转悠扬,带着山林的清冽气息。两兄弟的笑声混在歌谣里,飘向远处灯火通明的主营地。
主营帐外,须发皆白的养由基正拄着长弓站着,目光望向少年们所在的篝火。他身旁的孙叔敖捋着胡须,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这位以智谋着称的楚国大夫,此刻望着那片跳动的火光,轻声道:“养将军看这情形,是不是比预想的还好些?”
养由基收回目光,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感慨:“老臣活了大半辈子,打了无数场仗,总以为要收服南疆,非十万铁骑不可。今日见此情景,忽然觉得,让太子和公主们来这南疆,比派十万大军还管用啊。”
孙叔敖点头:“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些孩子心里没有那么多疆界之分,只知道谁对他们好,谁肯真心帮他们。等这些骆越人念着这份好,口口相传,楚地的教化自会如郁水般,慢慢浸润到每一寸土地里。”
远处的篝火边,熊涛正牵着踏雪,教那个最小的骆越孩童摸马鬃,那孩子起初还怕,被熊涛的笑声感染,渐渐伸出小手,轻轻按在雪白的马毛上,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火光,像落进了两颗星星。熊昭则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上画着简单的地图,给几个骆越人讲解着方向。
夜风拂过草原,带着篝火的暖意,也带着少年们清脆的笑声。养由基看着那一幕,忽然觉得,楚国一统华夏的路,或许并不只是由刀枪铺就,这些少年人心里的善意与明亮,或许才是最坚实的基石。他转身对孙叔敖道:“明日,让军需官多备些小马驹和简易地图吧。”
孙叔敖笑着应了,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充满生机的篝火,夜色里,仿佛已能看见多年后,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是楚人的炊烟与欢笑。
(本章完)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