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王今早还说,下一个该轮到鲁国了。”樊姬收回目光,拿起案上的一卷书,正是芈璇玑注解的《楚风》,“鲁国最重礼乐,向来以‘周礼正宗’自居,连我们楚国的诗赋,他们都说是‘蛮音’。对付他们,刀兵怕是用不上太多。”
芈璇玑接过书,指尖划过自己写的注解,轻声道:“女儿明白。《楚风注》已经抄录了大半,我让书吏们加快些,月底前定能抄出百卷,送到鲁国的曲阜去。”她知道,这些注解里藏着的,是楚国的风俗、法度,甚至是民生安乐的景象——比起坚船利炮,这些东西更能拆了鲁国士人的傲骨。
“嗯。”樊姬应着,忽然想起什么,嘴角弯了弯,“对了,熊正今天在书斋里捣鼓什么?我刚才看见内侍给他送了好些木料。”
提起幼弟,芈璇玑也忍不住笑:“他画了个图,说是‘会跑的箱子’,底下装着四个轮子,说能装十个人,跑得比马还快。还拉着工匠说要造出来,被太傅拎着耳朵回书房了。”
樊姬失笑,摇了摇头:“随他去吧。你父王小时候,还说要造‘会飞的木鸟’呢,偷偷用宫里的桐木削了个翅膀,结果从假山上跳下来,摔了个泥猴。”她从妆盒里拿起一枚南海珠,对着光细细看。那珠子有拇指大,通透明亮,里面仿佛裹着一片海。“孩子们敢想,总是好的。楚国的将来,不就靠这些天马行空的念头撑着吗?”
芈璇玑望着母亲手里的珍珠,又望向窗外正在欢呼雀跃的妹妹,忽然觉得,这椒房殿里的兰草香,和殿外少年人的笑声、工匠坊里的凿木声,竟混得这般和谐。或许一统华夏,从来都不只是疆场上的厮杀——这后宫里的丝线,书卷上的墨迹,孩子们笔下的奇思妙想,早已和那些戈矛甲胄一起,织成了楚国未来的模样。
风又起了,合欢树的影子在地上晃得更厉害了。樊姬将珍珠放回盒中,重新拿起绣绷,银针穿过鲛绡,那鲛人的尾巴又长了几分,仿佛下一刻就要从布上游进云梦泽的烟波里去。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