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带着哽咽,眼中已有泪光闪烁。诸葛亮、陈到等人皆低头默然,许多亲身经历过街亭血战的将领,如王平,更是虎目含泪,紧紧握住了拳头。
“然,”刘备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变得激昂起来,那股蕴含在老年躯体中的豪雄之气勃然迸发,“胜败者,乃兵家常事!岂因一时之挫,而坠青云之志?!”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身后所有的文臣武将:“昔年,高祖皇帝起于微末,屡败于西楚霸王项羽!荥阳之围,成皋之失,几近山穷水尽!然高祖忍辱负重,纳良策,聚英才,终有垓下十面埋伏之胜,一战而定天下,开创我大汉四百年基业!”
历史的回响,在这定军山头激荡。刘备以汉高祖刘邦的经历类比当下,瞬间将一次战术失败,提升到了战略博弈与意志较量的高度。
“今我季汉,继承大统,据有巴蜀、汉中,带甲数十万!”刘备的声音愈发铿锵,他指向诸葛亮,“文有孔明,经天纬地,运筹帷幄,可比萧何、张良!”
他又指向陈到、以及虽未在场但威名犹存的关羽、张飞:“武有叔至,忠勇兼备,练兵统军,乃国之柱石!云长、翼德,万人之敌,威震华夏!更有子龙、文长(魏延字)、子均(王平字)等一众虎贲之将,智勇双全!”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仿佛要将力量和信念注入他们心中:“而我三军将士,皆乃百战锐卒,忠贞用命,愿为复兴汉室,抛头颅,洒热血!有此文武贤才,有此忠勇将士,朕问尔等——”
刘备声若洪钟,在山谷间引发阵阵回音:“何愁曹魏不灭?!何愁中原不复?!”
“一时之得失,何足挂齿?!街亭之血,不会白流!它当成为我等心中长鸣之警钟,砥砺前行之磨石!”
他再次转身,面向那面刻满英灵名字的石碑,深深一躬,声音沉凝而充满承诺:“众将士在天之灵,且安息!看朕,与尔等之同袍,如何秣马厉兵,整军经武!待兵精粮足,时机一到,必当再次挥师北向,克复中原,以告慰尔等忠魂!届时,朕当再临此地,以曹魏伪帝之首,祭奠于尔等灵前!”
“望诸君——”刘备最后面向所有臣工将士,拱手一礼,“勿以一时得失为念!勿忘今日之耻,勿负先烈之望!与朕,与丞相,与大将军,同心同德,厉兵秣马,再图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掷地有声!既有对逝者的深切缅怀,更有对生者的殷切期望和无比信任!他将失败归为“兵家常事”,以高祖事迹激励众人,充分肯定了现有的文武力量,并清晰地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不是沉溺于伤痛,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准备下一次更为强大的出击!
刹那间,积压在众将心头数月之久的阴霾、愧疚、不甘,仿佛被这一阵浩荡的皇言帝语一扫而空!一股滚烫的热流在每个人胸中涌动、激荡!
赵云首先单膝跪地,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必当竭尽全力,助丞相、大将军,早日完成北伐大业!”
魏延、王平、吴懿等所有将领,乃至身后的白毦兵护卫,齐刷刷跪倒一片,吼声震天,带着哭腔,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誓雪前耻的决绝:
“谨遵陛下教诲!厉兵秣马,再图北伐!”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万岁!万岁!万岁!”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冲霄而起,回荡在定军山的群峰之间,惊起无数飞鸟,仿佛连这片曾经见证过辉煌胜利的土地,也为之动容,为之焕发出新的生机。
诸葛亮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场面,看着刘备那虽显苍老却依旧挺拔如山岳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
他知道,陛下此行,胜过千言万语的安抚与激励。
大军低落的士气,在这一刻,已然彻底扭转!
陈到同样心潮澎湃。
他亲眼见证了这位传奇君主的人格魅力与领导艺术。
在最低谷的时刻,他以不容置疑的信念和极具感染力的言辞,重新凝聚了人心,点燃了希望。
这,或许就是刘备能够从织席贩履之辈,最终成就帝业的核心所在。
刘备的“定军山”之行,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北伐受挫后的蜀汉肌体。
祭奠,是为了不忘却的纪念;激励,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行。失败的阴云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务实、更加团结、也更加渴望胜利的熊熊斗志。
三军感奋,士气复振。
下一次北伐的种子,已然在这定军山头,在这位老皇帝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深深地埋下。
只待春风化雨,便可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喜欢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