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的密室,仿佛成了成都风暴眼中唯一短暂的宁静之地,然而这里的空气却比外面的电闪雷鸣更加沉重。诸葛亮手中的那份关于吴魏异动的密报,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微颤。
陈到的话音刚落,关于陛下病重可能引发的滔天巨浪还在室内回荡,新的危机已然迫近。
“陆逊动了…曹丕也动了…”诸葛亮的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但其中的寒意却让烛火都为之摇曳。
“他们的鼻子,比猎犬还灵。陛下只是微恙,他们便闻风而动!”
陈到的心也沉到了谷底。
他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刘备的健康状况,是这个新生政权最脆弱的一环,一旦暴露,内外敌人都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至。
“丞相!”陈到猛地抬头,眼中闪过决绝的光芒,“不能再等了!东线的和议,必须尽快敲定!必须抢在陛下病情…抢在消息彻底泄露之前,彻底稳住孙权!”
诸葛亮目光一凝:“叔至有何想法?直言无妨!”
陈到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夷陵的位置,语速快而清晰:“夷陵,是我们血战得来的屏障,绝不能丢!这是底线!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个底线之上,做一些文章,给孙权一个台阶,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台阶,让他尽快签署和约!”
“如何给?”诸葛亮追问,眼中已有思索之色。
“第一,明确承诺不进一步东进!”
陈到斩钉截铁道,“在和约中明文规定,我大汉以当前实际控制线为界,承诺不再向东用兵。此举可极大缓解孙权对西部边境的焦虑,满足其‘保境’的核心需求。”
“第二,大幅开放互市,且让利!”陈到的手指划过长江,“在夷陵、巫县等地设立大型互市场所,降低东吴商品的关税,尤其是江东豪族关心的海盐、丝绸、瓷器等物。甚至…可以允许少量非战略性物资,通过江东商人转口贸易。让东吴的世家大族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利益,是最好的粘合剂!”
“第三,战俘问题,可以表现得‘大方’一些。”陈到沉吟道,“尽快、全额释放战俘,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医药援助。此举既能彰显我大汉仁德,占据道义高地,又能尽快消除一个谈判障碍,更能让那些被释放回去的战俘,成为我们‘仁政’的宣传员,动摇东吴军心民心。”
他总结道:“用‘不东进’的承诺消除其安全恐惧,用‘互市让利’满足其经济利益,用‘快速释俘’展示我道德优势!
以此三策,换取东吴正式签署和约,白纸黑字承认当前边界现状,并承诺终止一切敌对行动!
只要和约一签,即便陛下…即便国内有变,孙权再想反悔,也要掂量掂量背信弃义的成本和国际舆论!”
陈到目光灼灼地看着诸葛亮:“丞相,当务之急,是时间!我们必须用最小的、不伤筋骨的让步,买来东线的暂时稳定!只要稳住东线,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曹魏,就能有时间和空间来处理…内部的任何事情!”
密室内一片寂静,只有蜡烛燃烧的噼啪声。
诸葛亮看着陈到,看着这个愈发沉稳干练的年轻将领,眼中充满了惊讶和激赏。
在这内忧外患、人心惶惶的时刻,陈到的思路却如此清晰、冷静、且极具战略眼光!
这番分析,完全跳出了武人的悍勇,直抵政治和外交的核心,堪称老成谋国!
“好!好!好!”诸葛亮连说三个好字,脸上多日来的阴霾终于被驱散少许,焕发出一种找到破局之策的光彩。
“叔至之言,字字珠玑,深得‘以退为进’、‘以利合之’的精髓!牺牲些许虚名小利,换取战略大局的稳定和时间,此乃真正的大智慧!”
他快步走到案前:“事不宜迟!亮这便亲自修改给邓芝的指令!就按此策,令伯苗与东吴周旋!务必以最快速度,签订和约!”
“丞相英明!”陈到松了口气,但立刻又道,“此外,北线曹丕动向,亦不可不防。臣建议,即刻增兵汉中,令魏延、吴懿等将提高戒备,做出积极备战的姿态,甚至可派遣小股精锐,出斜谷或子午谷进行武装侦察,示敌以强!让曹丕摸不清虚实,不敢轻举妄动!”
“可!”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同意,“亮即刻手令文长、子远。同时,让翼德在阆中整军,作出随时可北上或东进的姿态,以作策应!”
相、将二人,在这深夜的密室中,快速定下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策略。
思路一旦清晰,行动便雷厉风行。
建业,最后的博弈
新的指令以最快速度送到了邓芝手中。邓芝仔细阅毕,心中豁然开朗,对丞相的深谋远虑佩服不已。
再次与顾雍等东吴重臣坐回谈判桌时,邓芝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他依旧坚持核心底线——夷陵归属不容讨论,但在其他方面,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诚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