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情报捕捉,尚书的压力来源
暖阁内,尚书夫人压抑的啜泣声,像细密的雨丝,敲打在柳惊鸿心湖的冰面上,却激不起半点涟漪。
湖面之下,是极速运转的寒冰齿轮。“火凤仓”、“盘蛇谷”,这两个从妇人哽咽中泄露出的名字,如同两把钥匙,瞬间解锁了北国密信中那段含糊不清的指令。
原来所谓的“关隘漏洞”,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柳惊鸿端着茶杯的手纹丝不动,连指尖的温度都没有丝毫变化。她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完美地掩饰了那双眼睛里一闪而过的、猎人发现猎物踪迹时的锐利光芒。
她没有去追问那两个地名,那会显得刻意。她只是将茶杯轻轻放回桌上,然后伸出手,温柔地覆在尚书夫人因激动而冰凉的手背上。
“夫人,看你,都说成小花猫了。”她的声音放得极轻,带着一丝嗔怪,像是在安抚一个受了委屈的妹妹,“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咱们女人啊,就是心软,见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
她抽过自己的手帕,不是递过去,而是亲手为尚书夫人拭去脸颊上的泪痕。这个动作充满了亲昵和不容置疑的体贴,让尚书夫人下意识地停止了哭泣,只剩下微微的抽噎。
“男人在外面顶天立地,咱们在家里,能做的,也就是帮他们把这后院的天给撑住了。”柳惊鸿一边说,一边重新为她续了半杯热茶,“尚书大人是国之栋梁,心里装的是家国天下。他不说,不代表他心里不苦。咱们做妻子的,不懂那些朝堂纷争,但能看懂他紧锁的眉头,能听懂他夜里的叹息。”
这番话,句句都说在了尚书夫人的心坎里。她怔怔地看着柳惊鸿,眼神里满是感激与认同。是啊,她不懂什么西境东境,不懂什么奇谋诡计,她只知道,她的丈夫,那个平日里不苟言笑、威严如山的男人,最近瘦了,睡不着了。
“妹妹说的是。”尚书夫人用带着浓重鼻音的声音说道,情绪渐渐平复下来,“我就是……就是干着急,却什么忙也帮不上。”
“谁说帮不上?”柳惊鸿笑了,那笑容温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天气转凉了,咱们多为他备一件厚实的披风;他心烦意乱时,咱们就默默炖一盅安神的汤。这些虽是小事,却能让他知道,这府里,永远有盏灯为他亮着,有碗热汤为他温着。这比什么都强。”
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我们家王爷,前些日子也为边境的军报烦心。我也不懂,就学着厨房炖了锅百合莲子羹,他嘴上不说,可我看他那晚睡得都安稳些。改明儿,我让绿萼把方子给夫人的丫鬟送来,夫人也给尚书大人炖一碗尝尝?就当,是咱们姐妹俩,在后方尽的一点心意。”
这番话,将她彻底从一个“探听者”的位置,拉到了“分忧者”的阵营。尚书夫人被她这份体贴周到彻底打动,心中最后一丝防备也烟消云散。
“好妹妹,你真是有心了。”她紧紧握住柳惊鸿的手,仿佛握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柳惊鸿见火候已到,再待下去,过犹不及。她又陪着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家常,便起身告辞。
尚书夫人坚持将她送到二门外,看着柳惊鸿的马车走远,还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去。她身边的贴身嬷嬷扶着她,低声道:“夫人,这位七王妃,倒真是个实心人。”
尚书夫人点了点头,长叹一声:“是啊,在这京城里,能说上几句体己话的人,不多了。”
……
马车缓缓驶离尚书府,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咕噜”声。
车厢内,方才还一脸温婉和煦的柳惊鸿,此刻面沉如水。她靠在软垫上,闭着双眼,那张绝美的脸上,再无半分笑意,只剩下冰冷的肃杀。
绿萼坐在对面,大气都不敢出。她看着自家小姐,只觉得车厢里的温度都降了几分。方才在尚书府暖阁里那个言笑晏晏、善解人意的王妃,仿佛只是一个幻影。现在这个,才是她熟悉的,那个在将军府里杀伐果断、眼神能将人冻僵的小姐。
柳惊鸿没有说话,她在脑海中,将方才与尚书夫人的一言一语,一个表情,一声叹息,全部重新过滤了一遍。
信息量巨大。
一,南国朝堂并非铁板一块。有一股势力,正在推动一个被兵部尚书认定为“死局”的军事计划。
二,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在西境佯攻,引诱北国主力,但这在尚书看来,是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去填一个无底洞。
三,尚书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内部。他因为反对这个计划,被同僚攻讦为“畏战怯懦”,政治处境岌岌可危。他不是怕打仗,他是怕自己的兵,死在自己人的算计里。
四,“火凤仓”和“盘蛇谷”,这两个西境的军粮储备重地,是尚书日夜忧思的关键。这说明,它们很可能就是那个“死局”计划中的重要棋子,甚至是……诱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