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到这个坐在最前排、哭得无声无息的小孩身上。
连那嘴角满是唾沫、嘴巴都在颤抖的姬忠怀,也不由得停了下来,惊讶地望着自己这个小堂侄。
“海先生……哭啦?”
有人低声嘀咕,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奇。
“是为秦香莲哭的吧?哎,这娃心善,听不得苦啊。”
旁边有人自以为懂得,轻声解释。
永海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泪痕,声音却带着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坚决与清晰:
“不是!陈士美……他也苦!”
那稚嫩的声音在屋内突然变得格外突兀,令人屏息。
众人一时愣住。
为秦香莲哭天经地义,为那杀妻灭子的陈世美哭?这倒是头一遭。
这份纯真的哀伤,仿佛打破了所有成见,也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为秦香莲的悲剧痛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而为那杀妻灭子的陈世美哀悼,却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
这种纯粹而深沉的哀伤,仿佛冲破了所有偏见与成见,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与反省。
“海先生”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他曾天真地相信,陈世美或许是一个苦读诗书、志在赶考、奔赴京城获取功名的有志之士。
他的理想或许是金榜题名、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成为家族的荣耀。
然而,命运的安排却出人意料。
当他考取状元后,公主一眼相中他,执意要迎娶他为驸马。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婚事,陈世美必然要向皇室交代自己已有妻儿的现实。
在“海先生”的眼中,皇帝应当理解陈世美的困境。
皇帝身为天下之主,岂会不知陈世美家中已有妻儿?
难道皇宫的选择,真就没有一位心仪的驸马?
更何况,皇家之所以高高在上,岂不是应该包容、理解平民百姓的苦衷?
然而,偏偏皇帝的女儿公主坚持己见,执意要迎娶这位新科状元,仿佛一切都已被安排妥当,皇权的冷漠与不公令人发指。
“海先生”由衷地不愿将一切归咎于陈世美。
他深知,陈世美的命运或许早已被逼入绝境,所谓的“背叛”不过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无奈的选择。
那些所谓的“杀人灭口”,不过是后人凭空杜撰的故事,是书中写手的想象而已。
他愤怒地责问:为何没有人为陈世美说一句公道话?
为何没有为那被拆散的苦难夫妻发声?
为何皇帝那冷酷的决断无人谴责?
为何皇家公主的无情之举无人指责?
为何整个世道对底层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
“海先生”在心中为陈世美的命运感到无比悲痛。
他的眼中满是哀伤,那是一种对不公的愤怒与对底层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的泪水中,仿佛蕴藏着对那个时代、那份命运的控诉,也是一种对人性善良的呼唤。
那些被压迫、被剥夺、被无情抛弃的生命,仿佛都在他的泪中得到了共鸣。
他悲伤地哭泣,不仅仅是为陈世美的悲剧,更是为整个社会的冷漠与不公!
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渴望一线光明的底层人们。
他用那份深沉的情感,唤起每一个人的良知与同情心。
让我们在反思中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生命,重新理解那些被误解的苦难。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悲剧,不在于个人的选择,而在于整个社会的冷漠与不公。
这时,雨还在绵绵不绝地下着,仿佛也在为这份稚嫩而纯粹的哀伤轻轻叹息。
屋外的风,带着一丝凄凉的凉意,吹拂着破旧的窗棂,也吹拂着那颗幼小而善良的心。
这,就是乡村孩子们最真实的模样,最纯粹的善良与哀愁。
在那阴暗的角落里,稚嫩的泪水静静流淌,映照出一份超越年龄的悲悯与执着。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