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一位三国时期的悲剧英雄。说悲剧,不是因为他命运多舛,而是因为他在那个实用至上的年代,固执地坚守着一份早已过时的理想。
这位仁兄,就是曹操麾下首席谋士——荀彧。
如果把三国比作一个大型职场,那荀彧绝对是那个让你又敬又怜的前辈:能力顶尖却不愿妥协,地位尊崇却选择自杀式离职,明明可以安稳退休,却偏要为理想撞得头破血流。
一、荀彧的金牌HR总监人设
先来看看荀彧的履历表。他在曹操集团担任什么职位?简单来说,就是首席人才官战略规划总监。
他为曹操推荐的人才,那可是星光熠熠:《三国志》记载:彧荐达谋臣,前后所举,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
这份名单什么概念?放到现在,那就是为阿里推荐了张勇,为腾讯推荐了刘炽平,为华为推荐了余承东。个个都是行业顶尖人才,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有趣的是,荀彧在曹操集团的定位相当微妙。他就像今天那些手握重权却始终保持初心的联合创始人:明明公司离了他就转不动,却在发展方向上与CEO产生了根本分歧。
曹操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务实型创业者。他要的是上市套现,走向人生巅峰;而荀彧要的是不忘初心,坚守企业使命。这种分歧,简直比现在的创始团队内斗还要命——需要你的时候你是,理念不合时你就是绊脚石。
二、荀彧的高光时刻
要说荀彧的职场巅峰,那绝对要数独守大本营的传奇。
话说曹操带着全体员工外出团建,哦不,是远征徐州,把整个公司——兖州——交给了荀彧打理。结果竞争对手吕布趁机偷袭,联合公司内部几个不安分的高管一起造反。
这段要是拍成商战片,绝对是年度最佳。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公司精锐尽出,老家只剩荀彧带着几个文职人员,竞争对手来势汹汹,内鬼里应外合。
荀彧的表现堪称危机公关教科书。他淡定得像在开周会,先是识破内鬼的调虎离山之计,然后紧急召回外地出差的夏侯惇,连夜清理门户,最后稳坐办公室指挥若定。
等到曹操慌慌张张赶回来时,发现公司不但没丢,连下个月的KPI都超额完成了。这管理水平,堪比今天的超级CEO,说稳住就稳住。
更绝的是官渡之战时,曹操想要放弃,荀彧的一封邮件改变了历史走向: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
翻译成现代职场话术就是:老板,现在虽然困难,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谁先怂谁就输了,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能等到对方公司内讧呢!
果然,等来了许攸跳槽,等来了乌巢粮仓被烧,等来了袁氏集团的破产。
三、荀彧的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荀彧与曹操的决裂,完全可以入选《创业公司股权纠纷典型案例》。
起初,这对CP堪称完美:荀彧是王佐之才,曹操是乱世英雄,一个提供战略规划,一个负责执行落地。公司从初创团队做到行业龙头,眼看就要上市敲钟。
问题出在上市方案上。
曹操想要的是借壳上市——借用汉朝这个壳公司,实际控制人换成自己。荀彧坚持要品牌升级——在汉朝这个品牌下做大做强,不能改旗易帜。
史书记载荀彧的原话: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翻译成现代职场话术就是:老板,咱们创业时的初心呢?说好的要做良心企业,怎么现在也要学别人玩资本游戏了?
曹操的反应很现实。他给荀彧寄了个空饭盒,意思很明确:你的工资我发不起了,好自为之。
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眼熟?像极了今天的我们:一边在朋友圈转发《不忘初心》,一边被迫接受公司的996;一边怀念创业时的激情岁月,一边看着公司逐渐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荀彧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于,他明明可以装糊涂,却偏要较真。这就像今天的某个联合创始人,明知道上市后能财富自由,却偏要坚持那份不赚钱的初心。
四、荀彧的终极抉择
时间来到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提议给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
这在当时,就相当于董事会提议让CEO成为终身董事长,彻底架空原董事长(汉献帝)。
这场面,简直比现在的公司控制权之争还要残酷。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高管的表现:
贾诩选择的是明哲保身式答题法我肚子疼,先去个厕所。
程昱选择的是务实派答题法老板说得对,我举双手赞成。
夏侯惇选择的是跟风式答题法俺也一样!
轮到荀彧表态时,他说出了那句着名的:君子爱人以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