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马腾:一个被儿子坑惨的“老司机”

作品:笑谈历史名人|作者:云影流光|分类:玄幻|更新:2025-11-08 00:52:38|字数:5388字

在三国这场大型权谋剧里,马腾马寿成可能是最憋屈的配角之一。自己辛辛苦苦在西凉经营几十年,最后却被儿子的“骚操作”直接送走,整个马氏家族差点被团灭。这位老将在史书中的形象相当模糊,但细究起来,他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一部“西凉生存指南”——如何在乱世中苟住,又如何在一招不慎后满盘皆输。

一、草根逆袭:从打工人到西凉一哥

马腾的出身,堪称一部励志片。

《三国志》记载:“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人也。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

注意这几个关键词:

· “长八尺余”:汉尺一尺约23.1厘米,八尺就是一米八五。在人均身高可能不到一米七的汉代,这绝对是巨人身材。

· “面鼻雄异”:长相威猛,鼻子特别突出——估计是西域血统的特征。

· “性贤厚”:性格居然很厚道?这和他儿子马超的“刚烈”形成鲜明对比。

更神奇的是他的发家史。马腾的父亲是东汉的基层公务员(兰干尉),后来家道中落,马腾年轻时居然在山里砍柴为生,靠卖柴火糊口。

这剧情是不是很眼熟?刘备卖草鞋,关羽逃亡,张飞杀猪,马腾砍柴——三国大佬们的创业前奏,一个比一个接地气。

转机发生在凉州刺史耿鄙征兵。马腾因为身材魁梧被选中,从军后屡立战功,一路升到军司马。后来天下大乱,马腾就和好基友韩遂一起在西凉割据,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凉王”。

从砍柴郎到封疆大吏,马腾的逆袭之路,堪称西凉版的“草根创业史”。

二、左右横跳:在汉室与军阀间的精准走位

马腾最厉害的本事,不是打仗,而是“站队”。

在董卓乱政时期,马腾和韩遂曾经带兵到长安,表面是勤王,实际是想分一杯羹。后来李傕、郭汜掌权,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

但这老哥不安分,又和韩遂闹矛盾,两人在西凉打得不可开交。最离谱的是,他们今天还刀兵相见,明天就能握手言和,甚至还“结为异姓兄弟”——虽然这个兄弟情比塑料还脆。

马腾的政治嗅觉相当敏锐。曹操迎奉天子后,他立即表示拥护朝廷,被任命为前将军,封槐里侯。这是马腾人生的高光时刻——既是朝廷认证的高级将领,又是实际控制西凉的地方军阀,堪称“西凉双料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战败,马腾审时度势,决定彻底倒向曹操。他接受张既的建议,主动到邺城当官,把军队交给儿子马超管理。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步妙棋:既向曹操表了忠心,又让马家在西凉的势力得以保留。可惜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生了个“坑爹”的儿子。

三、父与子: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哲学

马腾和马超父子,简直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代言人。

马腾是典型的“稳中求进”派:

· 该怂的时候怂:打不过就投降,不丢人

· 该狠的时候狠:在凉州镇压羌人叛乱毫不手软

· 该投机的时候绝不犹豫:永远站在赢面大的一边

马超却是“极限施压”派:

· 能动手绝不吵吵:觉得曹操要打他,先动手为强

· 赌性极强:押上全家性命也要搏一把

· 报仇高于一切:家族?那是什么?有报仇重要吗?

这两种哲学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马超的激进直接把老爹送上了断头台。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不顾在邺城当人质的父亲和全家老小,毅然联合韩遂反曹。消息传到邺城,曹操的反应很直接——把马腾一家二百多口全杀了。

可怜马腾经营一生,最后因为儿子的“神操作”,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四、末路悲歌:老司机的翻车时刻

马腾之死,在《三国志》里只有冷冰冰的一句话:“太祖诛腾宗族。”

但细想这个过程,实在令人唏嘘。

马腾在邺城的日子,其实过得还不错。他被封为卫尉,位列九卿,儿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其他家属也都安置在邺城。表面上看,这是曹操对他的优待;实际上,这就是软禁。

以马腾的政治智慧,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是人质。但他更知道,这是乱世中保全家族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只要马超在西凉老老实实,马家就能继续富贵下去。

可他万万没想到,马超会这么“虎”。

当反叛的消息传来时,马腾是什么心情?是愤怒?是绝望?还是后悔没早点掐死这个逆子?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想象,这个曾经威震西凉的老将,在生命最后时刻是何等悲凉。

他一生谨慎,步步为营,从砍柴郎爬到封疆大吏,最后却因为儿子的冲动,输掉了所有筹码。

五、历史如果:如果马超不反,马家会怎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笑谈历史名人》,方便以后阅读笑谈历史名人第19章 马腾:一个被儿子坑惨的“老司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笑谈历史名人第19章 马腾:一个被儿子坑惨的“老司机”并对笑谈历史名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