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英雄,人们总先想起关羽、诸葛亮、曹操这些在《三国演义》里大放异彩的人物。但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堪称三国最强“创业老爸”,他就是孙坚——孙权、孙策的亲爹。这位老兄要是知道自己儿子后来称帝建国,估计在棺材里都能笑醒:“瞧瞧,都是我打下的基础!”
一、少年擒海盗的初露锋芒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说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家里也就是个普通公务员家庭。孙坚同学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十七岁那年,他跟着老爸去钱塘玩。路上碰见一群海盗正在分赃,把过往商旅吓得屁滚尿流,连过往船只都不敢前行。咱们的少年孙坚一看,撸起袖子就对老爸说:“这些毛贼,看我去收拾他们!”
他老爸差点没吓晕过去:“儿啊,人家一群亡命之徒,你一个毛头小子去送死吗?”
孙坚不理老爸劝阻,提着刀就大摇大摆走向海盗,还指手画脚,装作在指挥大批人马包围的样子。海盗们一看,以为真来了官兵,丢下财物四散奔逃。孙坚紧追不舍,愣是砍翻了一个跑得慢的海盗,提着脑袋回来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地方政府听说本地出了这么个少年英雄,直接召见他,任命为代理校尉。看看人家这起步,十七岁就已经是副县级干部了!现在的十七岁少年还在为高考发愁呢。
二、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后来会稽郡有个叫许昌的人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集了数万人。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了一千多士兵,与州郡合力讨伐,没多久就把这场叛乱平息了。这一仗打完,孙坚因功被任命为盐渎县丞,后来又陆续调任盱眙县丞、下邳县丞。说白了,就是到处当副县长。
不过这位副县长可不一般,走到哪儿都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豪杰,身边聚集了一大帮愿意为他卖命的小弟。
等到黄巾起义爆发,朝廷派中郎将朱儁镇压。朱儁一看需要帮手,马上就想到了孙坚这个猛人,上表请求任命他为佐军司马。孙坚这下可算找到用武之地了,他在淮河、泗水一带招募士兵,加上沿途投奔的商人、游侠,凑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跟着朱儁南征北战。
要说孙坚打仗有多猛?在攻打宛城的战斗中,他独自一人登上城墙,士兵们受他鼓舞,纷纷跟上,最终攻下城池。不过咱们的孙将军也实在猛过头了,连主帅朱儁的都尉都不敢这么拼啊!
三、边章、韩遂叛乱的智勇表现
公元187年,边章、韩遂在凉州叛乱,朝廷派司空张温前往镇压。张温上表请求派孙坚参与军事,一同西征。张温这个级别的人物,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能点名要孙坚,可见孙坚在军界已经小有名气。
到了长安,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却姗姗来迟。孙坚当时就在张温耳边悄悄说:“董卓这货一点不把您放在眼里,迟到这么久,按军法该斩。”张温犹豫:“董卓在陇蜀一带很有威望,杀了他恐怕影响西征。”孙坚列举了董卓的三条罪状,力劝张温除掉这个祸害。可惜张温没听。
后来果然如孙坚所料,董卓成了汉室的大患。要是当时张温听了孙坚的话,哪还有后来的董卓乱政?三国历史都得改写!所以说啊,领导的决策有多重要。
四、长沙“剿匪总司令”
平定边章叛乱后,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刚好长沙区星自称将军,聚众万余人造反。孙坚到任后,亲自率兵征讨,不到一个月就把区星打得落花流水。
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响应区星。孙坚越境征讨,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叛乱全部平定。这一连串操作下来,朝廷都惊了,封他为乌程侯,相当于从地级市市长直接晋升为侯爵,这升迁速度,堪比坐火箭!
五、讨董联盟中的“独狼”
公元190年,关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也参与其中,被袁术表奏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所以说,孙坚的豫州刺史头衔,其实是袁术这个冒牌货封的。
孙坚带领部队在前线与董卓军死磕,其他诸侯却在后面喝酒吃肉看热闹。在阳人之战中,孙坚大破董卓军队,斩了都督华雄。没错,就是《三国演义》里被关羽温酒斩掉的那个华雄。实际上,华雄是孙坚干掉的,跟关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罗贯中老先生为了塑造关二爷的光辉形象,硬是把这功劳抢过来安在了关羽头上。孙坚要是知道,非得从坟里跳出来理论不可:“我好不容易砍个名将,你凭啥给我换了?”
董卓派李傕来求和亲,许诺让孙坚列子弟名单,全部封刺史、郡守。孙坚一口回绝:“董卓逆天无道,我不灭他三族,把他的人头挂在城门上示众,死不瞑目!”瞧瞧这气魄!
董卓对孙坚也是真怕了,对手下说:“关东联军都是一帮废物,唯独孙坚这小子有点难搞,你们小心点。”后来董卓放火烧了洛阳,强迫天子迁都长安,自己留守洛阳。孙坚一路高歌猛进,打到洛阳城外,再次大破董卓军,董卓只好败退长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